众力资讯网

马斯克要转型科技公司!特斯拉再也不造车了?

5000亿提升到1万亿?马斯克的这波操作绝了,万亿薪酬的方案通过,这到底赤裸裸地画饼呢?还是真的有把握完成呢?看着现场热

5000亿提升到1万亿?

马斯克的这波操作绝了,万亿薪酬的方案通过,这到底赤裸裸地画饼呢?还是真的有把握完成呢?

看着现场热烈的氛围,再看着股东们大喊马斯克的名字,这位特斯拉的灵魂人物,到底是飞向火星,还是会原地坠落呢?

先来说说马斯克的万亿薪酬计划,这份计划,说白点,就是为期10年的股权激励方案。

它是在2025年9月特斯拉的董事会上提出来的,可说是一次对赌协议了,需要完成一系列高难度业绩逐步解锁股票奖励。

如果马斯克能后完成所有目标,那么,加上他手上本身就有的13%股份,他将在特斯拉总持股中拿到25%的股份,能够完全拥有公司的控制权和否决权。

而这项万亿薪酬计划在2025年11月份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有超75%的股东支持。

股东们就如此信任马斯克?认为他能完成任务吗?

其实不然,还是看在马斯克以往的“成绩”上。

2018年,马斯克就参与过薪酬对赌,他带领着特斯拉,从市值600亿美元飙升至峰值1.4万亿美元。

曾经的非凡成绩就是股东们相信他的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万亿薪酬计划一出,也相当于绑死了马斯克,让他不能无故卸任,这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他的离开而让公司陷入重大损失中。

不得不说,资本,还真是从利己出发。

再来看看这个万亿薪酬计划里的业绩目标,它的市值目标需逐步攀升至8.5万亿美元。

运营目标涵盖累计交付2000万辆汽车、1000万份FSD活跃订阅、100万台人形机器人,100万辆Robotaxi商业化运营,以及调整后EBITDA逐步提升至4000亿美元等。

整个业绩目标就包含两个重要的点,那就是市值目标和运营目标,为了更加稳妥,股东们就把这两个目标拆成了12个节点。

只有每完成一组市值与运营指标的组合,马斯克才能解锁1%的股份。

成功后的诱惑是诱人的,可对于如今的特斯拉来说,难度也是地狱级的。

为什么如此说?这个马斯克还真有点关系。

去年,马斯克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好好的企业家不做,竟然想去“考公”,一副要走政途的架势。

受此影响,特斯拉的交付量就一直在下滑,等马斯克反应过来,回头将重心放回特斯拉时,特斯拉的销售却很难看。

同比增长下,第一季度就下降了13%,第二季度完全没有好转,还多了0.5%。

三季度得益于新车型“超级丐版传送门”的推出,叠加美国补贴退坡催生的购车热潮,交付量显著回升至49.7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7.4%,实现阶段性增长突破。

但前两个季度总交付量的下滑,导致前三季度仍同比下降5.9%。

更严峻的是,中国车企的快速崛起,与通用、福特等传统巨头的转型发力,正在不断挤压特斯拉的市场空间,仅靠卖车显然已难以支撑其万亿市值的野心。

更何况特斯拉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主力车型Model 3与Model Y已多年未迎来重大更新,产品新鲜感渐失。

而备受市场期待的廉价车型Model 2/Q迟迟未有实质性进展,新品补给滞后,导致市场竞争中优势持续削弱。

可那又怎样,都架不住马斯克的核心战略转型宣言,“饼”画得很大。

在股东大会上,他说:“特斯拉要从一家车企,转变成一家以AI和机器人为核心的科技公司。”

为了取信于人,大会上还密集释放了FSD、Robotaxi、人形机器人Optimus三大AI赛道的进展,试图为资本市场描绘新的增长曲线。

到底能不能实现先不说,就这“饼”画的,是真香,为什么这么说,还得介绍一下FSD。

FSD是什么呢?它是一个自动架势系统,马斯克透漏,最新推送的14.1版本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

怎么说呢?就是GDS都失效的地下车库,FSD自带识字功能,它能通过文字标识找到出口。

再一个就是,在麦当劳得来速场景中,可精准停在点餐口,待车主完成交流后自动行驶至取餐口。

外界猜测,该版本已具备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理解能力。

这让马斯克“FSD 14.3版本将实现路上睡觉”的承诺多了几分可信度,听着很高大上,但其实这个FSD的商业化道路依旧很难走。

关于FSD,中国市场目前采用6.4万元的买断制。

而美国市场除8000美元买断外,还提供每月99美元的订阅选项,这种“硬件已购、软件另收费”的模式始终难以被用户接受。

据悉,有数据显示,多年来FSD收入仅占特斯拉销售收入的1%左右。

北美市场选装率也仅19%,与马斯克设想的“10%车主采用即可实现规模化盈利”的想法相去甚远。

FSD最终是否能成为增长产业,还要看如何平衡用户付费心理和商业盈利需求。

再看看Robotaxi、人形机器人Optimus等。

关于Robotaxi,谷歌Waymo目前已跑通Robotaxi商业模式,特斯拉能否凭借庞大的车辆基数和FSD技术优势成为“第二个吃螃蟹的人”,将直接影响其运营目标的达成。

而人形机器人Optimus,特斯拉是希望它能帮助人类完成各类工作,“终极目标”就是消除贫困。

设想都很好,但其中的问题仍不可小觑,尤其是电池和芯片,虽然很小,但却是每一个要搞科研的人所不能缺的。

为了不让供应商卡脖子,马斯克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自建,但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前期他还是会考虑和英特尔合作。

为了支撑AI战略落地,特斯拉还制定了激进的产能目标。

计划2026年底产量提升至260-270万辆,2027年达到400万辆,2028年突破500万辆。

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在2024年170多万辆产销规模的基础上,需要在明年实现50%以上的增长,无法想象,马斯克将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这场万亿薪酬计划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赌局。

赌马斯克的技术愿景能够落地。

赌特斯拉能够成功摆脱对汽车业务的依赖。

赌AI与机器人能开辟万亿级新市场。

从好的一面看,特斯拉在电动车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财富,为AI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坏的一面看,还是太激进,激进的目标、尚未跑通的商业模式、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

马斯克,一个不断折腾的男人,这次,他是否又能创造奇迹呢?拭目以待吧!

作者|徐

编辑|向晚晚

—END—

图|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