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粟龙教授针刺维胞穴一次治愈严重子宫脱垂案

【摘要】·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7岁,因“阴道有物脱出8年,加重伴腰酸乏力1年”就诊。患者多年子宫脱垂,曾尝试保守治疗无

【摘要】

·病史摘要:患者女性,37岁,因“阴道有物脱出8年,加重伴腰酸乏力1年”就诊。患者多年子宫脱垂,曾尝试保守治疗无效,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诊断:阴挺(中气下陷型)。

·西医诊断:子宫脱垂III度。

·疗效转归:予针灸维胞穴一次治疗后,患者子宫脱垂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疗效显著。

【关键词】

子宫脱垂;针灸;维胞穴;一次治愈;气虚下陷

【适合阅读专业】

中医师、针灸师、妇科医生、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

引言

子宫脱垂是女性常见疾病,多见于多产、年老或体虚者,西医认为与盆底支持结构松弛有关,中医称之为“阴挺”,多因气虚下陷、肾虚不固所致。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维胞穴为经验穴,位于下腹部,常用于治疗子宫脱垂、崩漏等症。本案报道粟龙教授运用针灸维胞穴一次治愈严重子宫脱垂,旨在探讨其临床价值。

临床资料

一、病史资料

1.一般信息

·姓名:李某某

·性别:女

·年龄:37岁

·职业:职员

·就诊时间:2025年5月10日

2.病史

·主诉:阴道有物脱出8年,加重伴腰酸乏力1年。

·现病史:患者8年前顺产第三胎后,开始出现阴道口有物脱出,平卧后可自行回纳。近1年来,脱出物增大至鸡蛋大小,需手动还纳,伴腰酸、小腹坠胀、乏力,劳累后加重。曾在外院诊断为“子宫脱垂”,建议手术,患者拒绝,转而寻求针灸治疗。

·刻下症:阴道有物脱出,大小约4cm×3cm,色淡红,表面光滑,伴腰酸乏力、小腹坠胀、气短懒言、纳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既往史: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婚育史:已婚,G2P2(顺产2次,其中第二产程延长),末次生产9年前。

·家族史:无类似疾病史,无遗传病史。

二、体格检查

·一般检查:生命体征平稳,体型偏瘦,精神倦怠。腹部平软,无压痛。

·妇科检查:取膀胱截石位,见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直径约4cm,表面黏膜轻度充血,无溃疡。按压可还纳,但站立后立即脱出。盆底肌力测试:0级(重度松弛)。

·中医四诊: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气短懒言,少气乏力。

三、辅助检查

·B超检查:盆腔超声示子宫位置下移,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符合子宫脱垂III度。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无异常。

四、中西医诊断及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

·诊断:阴挺(气虚下陷型)。

·诊断依据:患者多产伤气,年老体弱,症见阴道有物脱出、小腹坠胀、腰酸乏力、气短懒言、舌淡脉弱,符合气虚下陷、冲任不固之病机。

2.西医诊断

·诊断:子宫脱垂III度(根据POP-Q分期,C点+3)。

·诊断依据:妇科检查见宫颈及宫体脱出阴道口外,B超证实子宫位置下移,结合病史。

五、干预措施

·治疗原则:补气升提,固摄胞宫。

·针灸取穴:维胞穴。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消毒后,选用0.40mm×75mm毫针,沿腹股沟韧带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双手同时进针,进针深度为2.5~3寸,使针感传导至小腹产生子宫上收感,双手把毫针针身上挑,只听“啪”的一声闷响,患者瞬间激动的说到“子宫好像缩回去了”,予出针。患者去厕所小便,果真缩回去了。

·治疗次数:仅治疗1次。

六、病情变化与转归

·即时变化:针灸后,患者自觉小腹温热感,脱出物自行回纳,站立后未再脱出。

·短期随访:治疗后1周复查,妇科检查示子宫位置正常,无脱出;患者腰酸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

·长期随访:治疗后3个月随访,患者无复发,日常活动正常,B超检查显示子宫位置稳定。

·疗效评价: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客观检查正常)。

临证体会

维胞穴为经外奇穴,位于下腹部,邻近胞宫,具有固约带脉,收提胞宫之功。针刺时强调“得气”,使针感传导至病所,从而激发经脉之气,纠正气虚下陷。从现代医学角度,针灸维胞穴可能通过刺激盆底神经肌肉,增强盆底支撑力,促进组织修复。本案提示,对于部分子宫脱垂患者,针灸可作为非手术疗法的有效选择,尤其适用于气虚下陷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