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古寺藏丹青:探访新绛福胜寺的“元明壁画秘境”——一份给艺术迷与古建寻幽者的深度攻略

“藻井上的飞天衣袂飘向梁枋,经柜间的供养人目光穿透时空,连墙角的力士都带着千年的威严。”站在运城新绛县光村福胜寺的大雄宝

“藻井上的飞天衣袂飘向梁枋,经柜间的供养人目光穿透时空,连墙角的力士都带着千年的威严。”站在运城新绛县光村福胜寺的大雄宝殿内,70岁的壁画修复师李振华仰头凝视,指尖轻轻划过空气,“这不是画在墙上的画,是元代匠人用矿物颜料为我们编织的‘极乐世界’。”这座藏在晋南平原的古寺,以160余平方米元明壁画、30余尊悬塑彩塑,以及“前殿后塔”的独特格局,被称为“晋南寺观艺术的活态标本”。2024年国庆假期,福胜寺单日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其中45%为专程探访“壁画艺术瑰宝”的文博爱好者与高校艺术生。

“它不是普通的寺庙,是元代民间画工与佛教信仰的‘视觉对话’,更是晋南地区‘庙塔一体’建筑格局的孤例。”新绛县文物局局长张宏介绍,福胜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宋金时期毁于兵燹,元至元年间(1264-1294年)重建,明弘治、清乾隆两度修缮,现存大雄宝殿、弥陀殿、燃灯塔等7座建筑,1996年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多数寺院“中轴对称、殿宇相连”不同,福胜寺以大雄宝殿为核心,后倚燃灯塔,形成“前殿后塔、塔殿互映”的独特空间,加之满壁风动的元明壁画,堪称“立体的宗教艺术长卷”。

历史溯源:从“唐寺宋毁”到“元明重生”的艺术涅槃

福胜寺的重生,与元代晋南“佛教复兴”浪潮密不可分。

据寺内《福胜寺重修记》碑载,唐初建寺时名“福胜院”,宋金战乱中仅存基址。元至元八年(1271年),新绛富户张氏家族捐地百亩,邀五台山画工、晋南泥塑匠人重建大雄宝殿。匠人们突破宋金寺院“重木构、轻装饰”的风格,以殿内四壁、藻井、经柜为画布,绘制了《药师佛佛会图》《观音救难图》《十六罗汉朝普贤》等巨幅壁画;同时在殿内增设悬塑,将“立体雕塑”与“平面彩绘”融合,形成“墙上有画、空中有塑”的三维艺术空间。

“最震撼的是大雄宝殿后壁的‘十大明王’壁画。”李振华指着斑驳却依然遒劲的线条介绍,这组高3.2米、宽4.5米的壁画以青黑为底,用朱砂、石绿、赭石等矿物颜料绘制,十大明王或怒目圆睁降魔,或低眉垂目度众,衣纹如火焰翻卷,肌肉似岩石隆起,“元代画工用‘铁线描’勾勒轮廓,‘晕染法’塑造体积,连明王脚下的莲台都画出了花瓣的阴阳向背,比敦煌同期壁画更具世俗张力。”殿内弥陀殿的悬塑更堪称一绝——18尊彩塑观音或坐或立,身后背光以铁丝为骨、草泥为胎,外敷彩绘,历经700余年仍色彩鲜活,被赞“悬塑界的‘清明上河图’”。

行前指南:如何抵达“壁画艺术的时光舱”

福胜寺位于运城市新绛县光村镇光村北,与新绛县博物馆、稷益庙、龙兴寺组成“晋南古建艺术走廊”,适合深度文化游。

交通与入寺

公共交通:

运城市区乘103路公交至“新绛汽车站”,转乘新绛-光村城乡公交(约20分钟,票价3元);或打车(市区出发约40元,30分钟)。

自驾:

京昆高速“新绛出口”下,沿G108国道向北行驶(约15分钟),寺前有免费停车场(旺季需9点前占位)。

入寺预约:

免费开放,需在“新绛文旅”公众号预约(每日限额2000人);开放时间8:30-18:00(17:30停止入场),无闭馆日(遇重大活动临时调整)。

导览服务:从“看画”到“懂画”

基础导览:免费领取《福胜寺壁画导览图》(标注12处核心壁画点位);关注公众号可听“语音导览”(覆盖大雄宝殿80%壁画故事)。

专业讲解:

人工讲解:中文120元/场(限15人),每日9:30、15:00各一场;

特色体验:每月第一个周日开设“壁画临摹课”(需预约,费用100元/人,跟省级非遗传承人学习矿物颜料调制与线描技法)。

核心玩法:三条主线,解码“壁画里的元代生活”

福胜寺虽仅存3进院落,却因壁画与悬塑的密集分布,值得慢品半日。推荐按“艺术价值+历史脉络”分层游览:

1. 壁画艺术线:从“佛国”到“人间”的元代百景

推荐时长:2-3小时

路线: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核心壁画区)→弥陀殿(悬塑)→后院燃灯塔。

亮点:

大雄宝殿壁画全景:进入殿内,东壁《药师佛佛会图》中,药师佛结跏趺坐,十二药叉神将或骑狮、或踏云,甲胄上的金箔虽已氧化,仍可见“错金银”工艺的精细;西壁《观音救难图》里,观音手持净瓶,脚下波浪翻涌,8位遇险者或攀岩、或泅水,表情痛苦却眼神坚定,是元代“世俗救赎”主题的典型。最绝的是北壁《十大明王》,明王身后的“火焰纹”以金粉勾勒,历经700年仍熠熠生辉,被专家称为“元代壁画中的‘金箔博物馆’”。

细节彩蛋:壁画中藏有“元代生活图鉴”——药铺晾晒草药、市集贩卖瓷器、书生挑灯夜读,甚至有画工自己的签名(推测为“王二”),是研究元代晋南社会的“图像档案”。

2. 悬塑工艺线:从“泥胎”到“立体佛国”的匠心密码

推荐时长:1.5小时

路线:弥陀殿→文物修复室(需预约)→“晋南悬塑展”(寺内东厢房)。

亮点:

修复现场观察:观看文保人员用“草泥分层堆塑”法修补悬塑——底层用麦秸草混泥打底,中层加棉絮增强韧性,表层敷细泥后雕刻衣纹,“古人不用铁丝加固,全凭泥料本身的粘性,这手艺快失传了。”修复师王师傅说。

工艺展实物:展出元明时期泥塑工具(木模、竹片、草纸)、矿物颜料样本(石青取自中条山,朱砂来自河南),对比现代化学颜料,感受“取法自然”的智慧;

互动体验:用草泥、矿物颜料尝试制作微型悬塑(如小观音、莲花),体会“三分塑、七分彩”的难度。

3. 寺塔共生线:福胜寺与燃灯塔的“空间对话”

推荐时长:半天

路线:福胜寺→燃灯塔(登塔)→光村古街(明清民居)→村史馆(福胜寺相关碑刻)。

亮点:

燃灯塔登高:燃灯塔高27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内藻井绘有“十二星座”(元代罕见的天文题材),登顶可俯瞰福胜寺全景——大雄宝殿的飞檐与燃灯塔的尖顶相映成趣,壁画中的“极乐世界”与现实中的古村落在脚下铺展。

光村古街漫游:古街保留30余处明清民居,其中“王家大院”的砖雕影壁与福胜寺壁画中的“吉祥图案”如出一辙,村史馆陈列明代《福胜寺香火碑》,记录村民捐资修寺的往事。

文化解读:为什么说福胜寺是“元代晋南社会的艺术镜像”?

“福胜寺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宗教艺术高于生活’的刻板印象。”李振华指出,元代晋南因盐铁贸易繁荣,民间财力雄厚,寺院壁画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佛国”,而是融入了世俗生活的烟火气——药铺、市集、书生,甚至画工的签名,都在诉说“艺术源于生活”的真理。

最典型的是大雄宝殿东壁的“供养人画像”:前排是张氏家族男丁,戴蒙古帽、穿交领袍;后排是女眷,梳发髻、插银簪,服饰细节与山西博物院藏元代陶俑高度吻合。“这不是简单的‘捐钱留名’,是元代晋南‘胡汉交融’的社会缩影。”李振华说。

温馨提示:做有温度的“壁画守护者”

最佳参观时间:春秋季(4-5月梨花开遍光村,9-10月玉米金黄,古寺与田园相映);避开暑期暴雨(7-8月)与冬季大风(12-2月)。

穿搭建议:穿轻便防滑鞋(殿内地面为青砖,部分区域有台阶);勿穿鲜艳衣物(避免反光影响壁画观赏)。

文物保护:禁止触摸壁画(表面有千年包浆,油脂会加速氧化);殿内禁止使用三脚架、自拍杆(防震动损伤颜料层);拍照关闭闪光灯。

延伸体验:参观后可前往新绛县博物馆,看“元代壁画临摹展”;品尝“新绛煮饼”“光村油糕”等非遗美食。

游客说:“在这里,我看见了元代人的‘朋友圈’”

“本以为是座小寺,结果被壁画里的‘烟火气’惊到了!”中央美院研究生小周在大雄宝殿待了4小时,“卖瓷器的商贩、挑水的农妇、读书的书生,这些细节让我觉得,700年前的元代人和我们一样,有喜怒哀乐。壁画不是宗教符号,是他们的生活日记。”

结语

福胜寺很小,小到藏在光村的巷陌里,导航都未必精准;福胜寺又很大,大到装得下700年的丹青笔墨、百态人生,以及中国人“以画载道、以艺传心”的浪漫。

当你站在大雄宝殿中央,看东壁药师佛的琉璃盏中映出元代的日光,西壁观音的净瓶里洒下千年的慈悲,北壁明王的怒目中藏着对善的坚守——你会懂得,所谓“壁画艺术”,从不是冰冷的颜料与墙壁,而是古人用画笔为我们留下的“时空胶囊”。

下一次来新绛,别只打卡龙兴寺或稷益庙。来福胜寺吧,看一面墙如何用元代笔触,画尽人间烟火与佛国庄严。

(注:大雄宝殿部分壁画因保护需要暂不开放,具体以现场公告为准;壁画临摹体验需提前3天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