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开除受害者”到教育失格:大连工大的二次伤害与制度反思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一位女生和一位外国籍男士发生关系后,亲密照片被该外国人放到了社交媒体,近日,该校选择将女生开除,并把女

近日,大连工业大学一位女生和一位外国籍男士发生关系后,亲密照片被该外国人放到了社交媒体,近日,该校选择将女生开除,并把女生的名字公之于众。

女生与乌克兰电竞选手Zeus发生关系属其实是属于私德范畴,而Zeus恶意传播私密视频并侮辱中国女性(如称“中国女孩一天被征服”),如果懂法的朋友,是不是已经触犯“传播淫秽物品罪”和侵害隐私权?

真正的“有损国格”行为是Zeus的违法传播与辱华言论,而非女生的私人关系。但是校方却将舆论后果转嫁给受害者,混淆加害与受害的因果关系。

所以我们不得不问,校规执行是不是太儿戏?

援引校规中“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条款,但“不正当交往”定义模糊。若与外国人发生关系即“损害国格”,则留学生情侣、跨国婚姻均可能被污名化。

校规中“禁止未婚性行为”长期虚置,却因涉外因素及舆情压力选择性严惩;对比浙大强奸犯学生留校察看、港大男生AI制作同学不雅照仅口头警告,暴露性别与国籍偏见。

大连工大的三重失职:从保护者到加害者

校方在拟处分公告中直接公开女生全名,导致其遭遇二次网暴,这种对是不是对缺乏认知?而同样引发舆论的“红老头”事件中,嫌疑人信息被严格保密,凸显校方对女性受害者的系统性漠视。

甚至学校以罚代教,面对学生陷入隐私泄露危机,校方未提供心理支持或法律援助,反以开除切割舆情,彻底背离“惩教结合”的教育本质。

而且作为受害者的学校本应协助追究Zeus的法律责任(如推动跨境追诉或申请禁入中国),却将女生作为“替罪羊”平息舆论,实质是管理惰性与权力傲慢。

这是舆情压力下的应激反应,而非依规办学,这句话一点不假。

结语:教育的真谛是托住坠落的人,而非补上一脚。。

大连工大以“维护国格”之名开除女生,恰是对国格最大的伤害——它向世界宣告:一所中国高校无力保护自己的学生免受境外羞辱,却擅长对受害者追加极刑。

真正的“国格”,应体现于追究Zeus的法律责任,体现于对年轻犯错者的包容引导,体现于制度对人权的捍卫而非践踏。当学校举起开除的大棒时,它摧毁的不只是一个学生的前途,更是公众对教育救赎功能的最后信仰。

“校规的钢印,不该盖在受害者的伤口上”——若教育只剩切割而无治愈,大学不过是精致的道德刑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