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从法律角度聊了下这个案件,今天换个角度从两性情感的角度再来聊聊。毕竟,这个案子太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首先,我们先看看当事人双方分别是什么样的人。男方是一个典型的小镇做题家。虽然收入比较高,但是情感阅历并不足。我一直说学历高和收入高并不代表情商就高,雄竞能力往往与雌竞能力成反比。而反观女方,她此前有过三段闪婚闪离的婚姻(持续时间均不超过六个月)。2011年的第一次婚姻,她从中得到了20万和一辆大众;2012年的第二次婚姻,她从中得到了750万和一辆宝马;2016年的第三次婚姻,她从中得到了一套别墅。她本人是985硕士,其父是大学教师,其母是大学财务人员,舅舅是大学老师,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怎么看也不符合传统印象里捞女的形象。其实,当下合格的捞女们都会懂得打造一副良好的的人设,比如说定制化地打造成独立女性或者传统女性。不仅于此,她们还会找人想办法将自己的黑历史给消除掉。
接着我们再来看看他俩是怎么认识的。不是自由恋爱,也不是亲朋好友介绍,而是通过相亲平台结识。说到相亲平台,我毫不掩饰地认为它更像是一个大型的人肉交易场所。进一步来说,越是所谓的高端相亲局,它里面的人肉交易属性则会更为明显。里面的绝大多数女性看重的是男性供养者属性,也就是所谓的物质供养条件。而里面的绝大多数男性不但自身形象较差,又严重缺少恋爱经验和社会阅历,如果他们不大额付出的话难以凭自身找到异性。这个群体恰恰很看中女性的颜值,但实则很容易被人拿捏。跟有些人想的不一样的是,大佬往往不是捞女的主要目标。原因很简单,大佬们都是人精、见多识广,身边还有着一帮智囊团。捞女们很多时候不但捞不到反而很有可能被他们反向收割。
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有关捞女的文章,当中对捞女的定义和行为做过分析。大家如果感兴趣的可以私信我要。当中提到了该群体下列行为特征:
1、对性本身无感,因为性对于她们来说仅仅是手段。她们自身的性阈值极高,极少有男性使其产生生理上的本能反应。换句话说就是,这个群体普遍颜值较高但自身并不好色。
2、除物质利益外,精神世界极为贫瘠。除商务应酬或者搞钱之外,几乎无其他非功利性的兴趣爱好。不管是烹饪还是环球旅行还是琴棋书画等。可以说搞钱就是其全部兴趣和人生意义之所在。
3、针对中产男性则不断进行服从性测试并施加各种PUA。
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本案中的女方,再看看她们间的互动过程是否符合上述特点。男方与女方同房时要微信转账二千块钱。甚至在女方已经得手巨资后,还依旧在网络上卖春,一次索价2K。只要她想,男方随时得掏钱;但即便男方掏钱,她也未必给男方好脸色。又比如她pua男主,让男主去死、问男主为啥还活着。她说自己这么好的条件有很多人追,男主不给钱,她就要去举报。让男主公司倒闭、让男主自己去踩缝纫机。
相比较普通的拜金女,捞女们的段位显然更高、志向也更大。她们不满足于简单的奢侈品,什么首饰、包包、汽车之类。她们也更看不上你平时所付出的物质层面以外的点点滴滴。她们只想要大结果—好多好多的W。但要命的问题是,当她们越是想要大结果的时候,她们就越会游走在法律的边缘。直至某一天,她们才会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已经湿透了。
一边是精通IT技术的小镇做题家,一边是社会阅历丰富的情场老手。于是这场男版杀猪盘的精准围猎不出意外地开始了。
咨询情感问题或者情感顾问的话,直接私信!关注我,教你在情感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