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中国·重庆·巫山县。
当夜晚降临,巫山滨江路的灯火开始逐一亮起,巫山的第九届烤鱼消费季启幕。空气中,花椒、泡椒的香气与蒜香织成一张无形的网,俘获着每一位途经此处的游客或者本地人。炭火在炉中嘶嘶作响,雪白的鱼肉在滚烫的铁盘中微微颤动,食客们的谈笑风声与长江的江涛声交织成这个初冬最美的音乐。

“因为一条鱼,爱上一座城”——这句印在宣传册上的广告,此刻正化作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然而,这场将持续十多天的饕餮盛会,其意义远不止于满足本地人或者游客们的美食期待。它是巫山打造“三峡鱼城”战略的一次集中展演,一场关于巫山产业的压力测试。
当万千游客为这道美食驻足之时,一个更深层的命题浮出水面:这条从长江文明深处游来的鱼,如何承载起一个县域的产业雄心?它又将凭借怎样的底气,从三峡的怀抱“游”向更广阔的世界?


一条烤鱼的“出圈”地图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并非首次:从官方的角度,这已经是第九届的烤鱼消费季。近十年来,随着巫山烤鱼在重庆乃至全国的热度上升,这条美食街的热闹,仅是巫山烤鱼“破圈”的一抹剪影。从长江之滨到全国餐桌,这道千年风味的足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延展。

烤鱼消费季期间的巫山,可谓一座难求。“从消费季开始的前几天就已经这样了,店里每晚能卖三四百条鱼,接待游客接近两千人。”陈嗣红烤鱼店的老板坦言,因为消费季带来的客流让烤鱼炉火几乎未曾停歇。这样的场景在巫山并非个例,各地口音的食客挤满餐馆,桌上烤鱼热气腾腾,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勾勒出消费的强劲脉搏。

消费季的短暂狂欢,实则是巫山烤鱼产业长期积淀的集中爆发。
巫山烤鱼的版图早已超越峡江。全球3000余家门店的网络预设,让其从地方特色升级为全国性餐饮力量。这一扩张的背后,是外部资本与本土风味的深度融合。郑州老板高飞的故事便是一个缩影:他并非巫山人,却因看好烤鱼产业前景,选择在郑州开设“陈嗣红巫山烤鱼”门店,并计划持续增开。他的选择印证了巫山烤鱼在异地的生命力:通过标准化工艺与本土化适配,它正以“加盟连锁+品牌输出”的模式,在全国市场扎根。

“这边的烤鱼很好吃,和万州烤鱼各有特色!”一名从万州专程而来的游客评价道。而西安游客宫姚诚的孩子“原本不爱吃鱼,今天却吃了一大盘”。这些真实的味觉反馈,成为巫山烤鱼口碑的基石。与此同时,巫山烤鱼还通过参与香港美食博览会等国际舞台,吸引海外关注。

从滨江路的烟火到全球万店布局,巫山烤鱼的“破圈”既是风味的胜利,也是产业智慧的体现。它用一条鱼撬动了地域美食的想象边界,让“巫山味道”在更广阔的世界中生根发芽。

巫山烤鱼的“正规军”之路

巫山烤鱼的香味,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缭绕了数千年。在巫山博物馆,一尊东汉庖厨俑是这段悠久历史的见证者:陶俑双手握鱼,膝间置短案,其处理鱼身的动作,与现代巫山烤鱼的预处理手法如出一辙。而考古学家更在大溪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带有V字形切口、经火烤痕迹的鱼骨标本,将巫山先民制作烤鱼的历史追溯至约6000年前。这缕穿越时空的烟火气,为巫山烤鱼的“正宗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底气,而系统化、品牌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则是巫山烤鱼从一道风味独特的“江湖菜”升级为“品牌舰队”的核心引擎。巫山县正式确立“三峡鱼城”品牌定位,并发布了由“巫山烤鱼、巫山纸包鱼、巫山冷酸鱼、巫山生态鱼”构成的四大鱼品牌体系,作为其产业发展的支撑。
这四大体系并非简单的品类划分,它标志着巫山烤鱼产业向着标准化、多元化与高品质化的迈进。
其中,“巫山烤鱼”作为非遗技艺的核心载体,承载着传统的炭火技艺与复合风味。而“纸包鱼”、“冷酸鱼”等新形态,则展现了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迎合了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生态鱼”的提出,更凸显了巫山对食材源头的重视,致力于构建从养殖到餐桌的绿色产业链。

2018年,巫山获评“中国烤鱼美食之乡”,2019年,烤鱼制作技艺入选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既是一份荣誉,也意味着传承与发展的责任。
从博物馆的庖厨俑到消费季的四大体系发布,巫山烤鱼完成了从依赖厨师个人技艺的“江湖菜”,到拥有清晰品牌矩阵和战略规划的“正规军”的关键进化。这条鱼,正游出烟火的江湖,驶入产业的蓝海。

解构巫山烤鱼的产业链闭环
一条巫山烤鱼的诞生,远不止于厨师的妙手烹制,而是一场贯穿三大产业的精密协作。从养殖网箱到食客的餐桌,这条鱼游过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游出了一条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金链条"。

在上游,生态养殖与特色种植构成了产业的坚实基础。在遍布巫山各个乡镇的生态渔业养殖基地,技术人员通过科学喂养,确保鱼源的品质与稳定供应。正在新增的3000亩生态鱼养殖基地和4500亩辣椒花椒佐料蔬菜种植基地,产业链源头得到了充分保障。与此同时,本地特色农业也因烤鱼产业而焕发新生。据统计,围绕烤鱼产业,巫山正全力发展辣椒、生姜、大蒜、生姜等调味料种植基地,直接带动近万户农户增收。而烤鱼的最佳搭档魔芋种植也开展得如火如荼,目前,巫山正在申报魔芋的国家级非遗项目。
在中游,食品加工与冷链物流让巫山烤鱼突破了地域限制。从传统家庭式泡菜制作到标准化泡菜加工初见成效。建设中的大型烤鱼调料生产基地,配置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烤鱼专用调料达数万吨,确保了产品标准化供应。本地食品企业开发的烤鱼预制菜,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让消费者在家就能还原地道的巫山风味。同时,扩建的大型中央厨房共和冷链仓储,为产品质量和配送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巫山本地的食品企业更专注于烤鱼调料的标准化生产,其开发的便携式调料包,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这些加工企业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而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则确保新鲜食材与成品能够快速送达全国各地门店。

在下游,餐饮服务与文旅融合则让这条鱼的附加值达到最大化。从街边小店到连锁餐厅,巫山烤鱼的标准化运营手册确保了品质的统一。更具创新性的是,烤鱼与巫山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美食+旅游"的双引擎。通过打造烤鱼美食街区及产业展示中心,建设近十个标准化垂钓基地,推出“垂钓+烤鱼”套餐,并联动小三峡开发“烤鱼+游船/民宿”线路,游客不仅能欣赏壮丽山水,还能在观景平台品尝特色烤鱼。这种"吃着烤鱼看风景"的独特体验,极大地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提升了旅游综合收入。
这条从养殖、加工到餐饮、旅游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了三产融合的良性生态圈。一条鱼,就这样串起了巫山的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让传统美食焕发出全新的产业活力。


从"三峡鱼城"到"世界餐桌"
在"三峡鱼城"的战略蓝图下,巫山烤鱼正在书写着全新的产业故事。这些故事里,有本地青年返乡开设烤鱼店,将现代经营理念带入传统美食;有食品企业投入产品研发,让巫山烤鱼通过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更有如郑州高飞这样的外来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为巫山烤鱼的商业价值投票。这些正在发生的变革,共同描绘出一幅产业升级的生动画卷。

面向未来,巫山烤鱼已绘制出清晰的发展路径。在市场扩张方面,通过孵化3000家门店,在重庆、武汉、广州建设3个中央厨房,可以实现日供数万份预制半成品、二十吨左右佐料,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借助"一带一路"等渠道,积极探索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让巫山味道真正走向"世界餐桌"。在技术升级上,通过建设烤鱼文化博物馆、佐料研发实验室,制定地方标准,还计划引入智能化养殖系统、建设中央厨房和智能化加工厂,甚至开发自动化烤鱼设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和运营效率。
在价值挖掘层面,巫山的构想更为深远。除了开发烤鱼主题文创产品、打造"烤鱼美食之旅"专属旅游线路外,还计划建设烤鱼研学基地,推出烤鱼主题文创产品,让游客不仅能品尝美食,还能深入了解烤鱼的历史文化与制作工艺。这些举措将大大拓展产业的边界,提升文化附加值。

巫山县的终极目标是将"巫山烤鱼"从一道特色菜品,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餐饮品牌、一种代表中国美食文化的符号,以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示范产业。在这个过程中,巫山将不满足于仅仅输出美食,更希望输出一套完整的产业标准、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
这条从历史深处游来的鱼,正承载着巫山人的智慧与梦想,向着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进发。它不仅要在世界餐饮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更要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美味纽带,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输出的跨越。

烤鱼处的人生百味
而在巫山烤鱼宏大的产业叙事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故事,让这条鱼充满了生命的温度。
正如沸腾的烤鱼盘中,不同食材相互浸润,这些人生百味共同构成了"三峡鱼城"最真实的情感底色。

在郑州老板高飞看来,这条鱼代表着机遇与梦想。他的选择,印证了巫山烤鱼产业的强大吸引力。而对在烤鱼行当坚守了三十年的老师傅而言,手中的烤鱼夹承载的是技艺的传承。这份坚守,正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在当地食客张先生心中,烤鱼是割舍不掉的乡愁。一个巫山人走得再远,与烤鱼也只有一步之遥。这份自豪与眷恋,构筑了品牌最深厚的情感基础。
对来自西安的游客宫姚诚一家来说,烤鱼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孩子平时不爱吃鱼,今天居然主动要加菜。"这份跨越地域的认可,正是品牌破圈的最佳证明。这些鲜活的故事,让冷冰冰的产业数据变得有血有肉。创业者在这里找到梦想,守艺人在此传承匠心,游子于此寄托乡愁,游客在此收获惊喜。正是这些具体而微的情感体验,共同诠释了"因为一条鱼,爱上一座城"的深层含义。

在巫山,烤鱼不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生活;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归属。
当夜色降临,滨江路上的烤鱼香气依旧袅袅升起,它将继续串联起更多的人生故事,让这条鱼的传奇,在每个人的味蕾与记忆中,久久延续。

结语:一条鱼与一座城的共生共荣

江水东流,炉火不熄。第九届烤鱼消费季的喧嚣终将沉淀,巫山烤鱼的产业故事却刚刚翻开新的篇章。这条从历史深处游来的鱼,早已超越美食的范畴,成为巫山发展的支点、一个响亮的品牌、或者说是一种独特的经济模式。
回望滨江路上升腾的烟火,那不仅是节庆的热闹,更是一个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脉搏。从考古遗址的鱼骨,到全球万店的版图;从厨师的个人技艺,到四大品牌体系;从一道地方风味,到完整的产业链,巫山这条鱼游过的,是一条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

如今,“因为一条鱼,爱上一座城”不再只是一句宣传语,更是巫山向投资者、创业者、就业者和游客发出的真诚邀约。这里有用美味缔造的商业机遇,用匠心守护的文化传承,用热情营造的生活体验。
江水奔流,承载着巫山人对未来的无限想象;炉火不熄,映照着这条鱼游向世界的壮阔征程。
在这条鱼与这座城的共生共荣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县域经济创新发展的生动范本,也看到了一个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产业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