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们为何力挺孙悟空棒打“鸳鸯”?吴承恩的婚恋观,为何能跨越五百年指点今天的我们?

吴承恩的《西游记》,我们从小看到大,看的是神仙打架、妖怪传奇。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这部热闹非凡的神魔小说里,藏着一套颠

吴承恩的《西游记》,我们从小看到大,看的是神仙打架、妖怪传奇。但不知道你发现没有,在这部热闹非凡的神魔小说里,藏着一套颠覆时代的情感法则——女性对自己内心的忠诚,比任何权财都重要。

这套五百年前的“清醒指南”,放在今天看,依然前卫得让人拍案叫绝。

一、高翠兰的月光:不爱就是不爱,哪怕你是天神下凡

高老庄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猪八戒,搁现在绝对是“钻石王老五”:曾是天蓬元帅,神通广大;前妻卯二姐还留下了巨额遗产。可他变尽戏法,也暖不亮高翠兰的心。

吴承恩压根没打算写“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桥段。他没让高小姐因为“嫁都嫁了”而认命,也没让她被“神仙女婿”的光环闪瞎眼。被关在后院的她,心里只有一句话:“我不愿意。”

你看,老吴早在明朝就悟了:感情里最深的鸿沟,从来不是钱和能力,而是那份“我对你没感觉”的本能。强扭的瓜,别说甜了,它压根就不会熟。

二、嫦娥的决绝:地位再高,也换不来我的一个回眸

如果说高翠兰代表民间女子的倔强,那嫦娥就是职场女性的“反PUA大师”。

当年的天蓬元帅,是天庭的实权大将军,地位显赫,威风八面。而嫦娥,用今天的眼光看,更像是广寒宫里一位才华与美貌并存的“首席艺术家”。在蟠桃会那样的高端社交场合,天蓬上前示好,换来的却是嫦娥的断然拒绝。

吴承恩笔下的嫦娥,没有丝毫攀附权贵的念头,更没有“得罪领导”的惶恐。她就那么清清冷冷地,用一个“不”字,守住了自己的边界。

这记来自月宫的“清醒暴击”,响亮地告诉我们:感情世界,从不该是“官大一级压死人”。你再厉害,我不心动,一切都是零。

三、百花羞与殷温娇:时间,磨不掉“强迫”的底色

更让人深思的,是百花羞和殷温娇的遭遇。

黄袍怪把百花羞掳到波月洞,一过就是十三年。他对她不可谓不好,锦衣玉食,呵护备至。可百花羞呢?无时无刻不想着逃离,甚至不惜冒险托人送信给父王。她从未被感化,更谈不上什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殷温娇的经历更悲惨。她被水贼刘洪霸占十八年,还生下了孩子。尽管刘洪后来当了官,让她物质无忧,但这漫长的岁月,丝毫没有消磨她的恨意。一旦有机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与过去的屈辱做了断。

吴承恩用她们的悲剧,彻底否定了“日久生情”可以洗白一切的前提。他的态度坚决而现代:伤害就是伤害,开篇是“强迫”,这本书就永远谈不上happy ending。再多的时间和物质补偿,也抚不平内心的褶皱。

四、超越时代的孤本:当别人编织美梦,他在记录真实

对比一下同时代的其他民间故事,你更能体会吴承恩的超前。

“田螺姑娘”的经典版本是:一个孤独贫穷的青年农夫,在农田里拾获一只大田螺,带回家养在水缸中。此后,每当他外出劳作,便有一位美丽的女子从螺壳中走出,为他洗衣做饭,料理家务。农夫发现后,藏起了田螺壳,女子于是留下,与他结为夫妻,过上幸福生活。这个故事的核心并非“强迫”,而是对男性“被动获得完美妻子”的幻想满足。女性在其中被塑造成一个主动付出、无需男性追求和经营,就能拥有的“奖赏”。

而《西游记》恰恰相反,它让笔下的每一个女性,无论仙凡,都成了自己情感的主宰。

不因为你是神仙就卑躬屈膝,不因为你有钱就忍气吞声,不因为生了孩子就被迫捆绑。这种对女性选择权的尊重,在男权至上的明代,简直是石破天惊。

五、当下迷思:我们怎么就走丢了?

穿越五百年,吴承恩的清醒,照见的恰恰是我们今天的迷思。

不知从何时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少奋斗二十年”成了一些人信奉的圭臬。择偶时,财富、地位、资源被置于首位,人们甚至需要为这种选择披上“被才华吸引”的华丽外衣,唯独不敢坦然面对内心那句:“我只是没那么喜欢他。”

当感情成了阶层跨越的跳板,婚姻沦为利益交换的筹码,那份因“自愿”而生的纯粹与悸动,便在物质的洪流中消散了。

这背后,是更深层的社会隐忧。财富与权力的过度集中,让情感市场严重失衡。强势一方可以轻易获得大量选择权,甚至借助规则“优化”后代;而数量庞大的普通男性,则因经济压力在婚恋中举步维艰,形成了所谓的“光棍潮”。

老话常说“富不过三代”,但眼下,“穷不过一代”却成了更残酷的现实——很多人可能连组建家庭的门槛都迈不过去。当感情不再基于喜欢,而是基于精密的算计时,最终失衡的,是个体的幸福,更是整个社会的伦理底座。

结语:重拾“我愿意”的朴素正义

《西游记》的启示,从来就没有过时。

感情的本质,永远是“我愿意”这三个字。嫦娥拒绝天蓬,不是因为他官不够大;高翠兰抗拒八戒,不是因为他钱不够多;百花羞逃离黄袍怪,不是因为他情不够深。

一切的一切,只关乎开端是否纯粹,过程是否自愿。

今天我们重读《西游记》,更应该重拾这份勇气。感情里,不该有“忍忍就过去了”的妥协,不该有“都是为了孩子”的绑架,更不该有“向现实低头”的卑微。

无论男女,都应明白:真正的幸福,不是依附他人实现的“躺赢”,而是两个独立灵魂的相互吸引与共同成长。真正的情感,不是强权下的委屈求全,而是发自内心的双向奔赴。

吴承恩在五百年前就写下的答案,至今依然有效:女性的价值从不在于“被谁选择”,男性的魅力也绝不止于“能被依附”。

当所有感情都能回归“心甘情愿”与“彼此尊重”的起点,当财富与地位不再是情感的万能通行证,我们所渴望的那个世界,才会像那条漫长的取经路一样——虽有九九八十一难,但最终,一定能抵达光明的彼岸。

这,或许就是这部古典巨著,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一份情感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