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污水合流制管网作为市政基础设施核心,承担雨污水收集与输送职能,其运行状态直接关联城市防汛安全与水环境质量。随着城镇化推进,合流制管网面临雨污混接、偷排漏排、管道淤积及溢流内涝等突出问题,传统人工巡检已难以满足精细化管理需求。行业专家指出,合流制管网的复杂性与隐蔽性让常规监测难以精准捕捉实时数据,而雷达超声流量计的应用构建了高效解决方案,推动管网监测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
核心技术优势:雷达与超声的协同创新
雷达超声流量计的技术突破源于雷达探测与超声测量的协同设计。雷达水位计采用 8° 窄波束角,可减少井壁及金属构件的多径干扰,7 米量程内测量精度达 ±3 毫米,非接触式测量避免水体污染影响且不破坏水流结构,让数据更具客观性。超声波流量计基于多普勒原理,同步捕捉流速、流向、流量等参数,流速测量覆盖 0.02-5m/s,流量精度达 ±2-3%,配合温度补偿功能,在 - 20℃至 65℃环境中稳定运行。
整套系统由锂电池供电模块提供持续动力,该模块支持 6-24V 宽电压输入,平均功耗低于 30mW,搭配休眠唤醒机制实现长期无人值守。数据存储采用本地 Flash 与 TF 卡双备份,最大支持 256GB 容量,确保数据掉电不丢失,为后续分析提供完整数据支撑。

监测系统核心功能:适配管网管理需求
数据采集环节可同步捕捉水位、流速、流量及环境温湿度等多维度信息,部分设备通过定制接口可扩展雨量、闸位等监测参数。通信传输集成 GPRS、3G、4G、卫星通信等多种方式,支持 “一包多投” 向多个管理中心同步推送数据,通讯中断时数据本地缓存,恢复后自动补传保障连续性。远程管理功能让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无线方式完成参数配置、程序升级及故障重启,本地可通过 USB 或 WiFi 接口实现数据查询与导出,大幅降低维护成本。预警机制设计中,当水位、流量超出警戒范围,系统自动提高数据上传频率,通过平台告警及时反馈,为防汛调度与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安装布设规范:保障监测精准性
监测站点布设需贴合管网管理需求,优先选择排水主管、汇流节点及重要调蓄构筑物出口,商业区、居民区内部管网侧重水位监测,污水厂汇流前分支节点强化流量监测。安装位置需避开排水口、垂直跌水、管道弯曲等水流紊乱区域,优先选择水面平缓、无回流漩涡且无障碍物的管段,管道结合处安装需与拐点保持至少 10 倍管道直径距离。
设备安装采用模块化不锈钢支架,雷达水位计水平固定于检查井中间、井盖正下方,超声波流量计安装在管道内部低端,锂电池供电模块固定于井口,既保障通讯信号稳定,又便于后期维护更换电池,让安装与运维更高效。
工程应用价值:赋能精细化管理
在多雨地区合流制管网改造项目中,该设备实时监测汛期水位流量变化,提前预警管道溢流风险,显著降低相关区域内涝灾害发生概率。旱季运行时,精准捕捉管网流量波动为污水处理厂调度提供数据支撑,通过优化泵站运行参数有效降低能耗。
水环境治理领域,流量数据持续积累为管网建模提供基础支撑,帮助技术人员精准定位偷排漏排点位,为污染溯源提供科学依据。该监测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管网管理数据粗略的现状,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管网运行预判与优化,推动水务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河长制等政策深入推进,合流制管网精细化管理需求持续提升。雷达超声流量计凭借高精度、低功耗、易维护的技术特点,成为管网监测核心设备,未来结合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将进一步拓展监测维度、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为城市排水管网智慧化管理提供更强技术支撑,助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城市水安全全面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