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隶总督:张镇芳作为九大总督中地位最高的直隶总督,张镇芳的位置最为关键,他驻守保定,肩负着保卫京畿的重任,张镇芳是袁世凯的亲戚,这一层关系让他的选择不言而喻,清朝灭亡后,他继续追随袁世凯,甚至担任过袁世凯称帝时的财政部长,1933年病逝于天津。2、两江总督:张勋张勋是出了名的忠臣,清朝灭亡后,他和他率领的定武军依然留着辫子,被称为辫子军。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很快攻占南京,张勋被迫北撤。1917年,他导演了一出“张勋复辟”的闹剧,拥戴溥仪重新登基。这场复辟仅持续12天就失败了,1923年在天津病逝。3、四川总督:赵尔丰赵尔丰的结局可能是最为惨烈的,他在四川推行强硬政策,激化了与当地民众的矛盾,武昌起义后,四川很快响应,赵尔丰被迫交出政权,革命党人没有放过他,1911年12月22日,赵尔丰被处决。4、湖广总督:瑞澂瑞澂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湖广总督,也是辛亥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起义爆发时,他正在武昌城内。面对突如其来的革命,瑞澂选择了逃跑。这一逃跑举动,客观上让革命军轻松占领了武昌,为革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清廷对此极为愤怒,下令革去瑞澂职务并严加查办。瑞澂最终在1915年病逝于上海。
5、两广总督:张鸣岐担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面对广东的独立浪潮,最初试图镇压,但眼见大势已去,他选择了悄悄离开广州,逃往香港。民国时期,张鸣岐曾一度重返政坛,但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却选择了投靠日本人,成为汉奸,1945年日本投降后,张鸣岐结束了罪恶的一生。6、闽浙总督:松寿在九位总督中,松寿是唯一选择以死殉清的。当革命军攻占福州时,松寿没有逃跑,也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了自杀殉国。7、陕甘总督:升允升允是一位坚定的保皇派,清朝宣布退位后,他依然组织军队与革命军作战,试图恢复清室,升允的抵抗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直到1917年才告结束,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复辟的理想,1931年在天津逝世。8、云贵总督:李经羲李经羲是李鸿章的侄子,这位出身显赫的总督,在革命浪潮面前表现出了务实的一面。当昆明新军发动起义时,他没有进行激烈抵抗,而是选择了离开。民国后,李经羲曾一度出任国务总理,1925年在上海病逝。9、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作为东北地区的最高长官,赵尔巽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竭力维持当地的稳定,清朝退位后,他选择了接受现实。民国时期,赵尔巽主持编纂《清史稿》,1927年在北京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