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谈,可以坐下去喝茶!想打,中国人必然奉陪,绝不妥协!这不,在特朗普政府再次挑起矛盾、挑起贸易战的第一时刻,中国针对美国在航运领域的单边歧视性措施,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有力的反制。
这一切始于2025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自10月14日起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中国籍船舶及中国建造的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国际贸易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对两国间的海运贸易造成了实质性破坏。
面对美方的无理打压,中方没有片刻迟疑,果断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新增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船东、运营商、船舶或船员采取歧视性措施的,中国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反制。
这一立法举措比美国原定收费政策提前了两周,实现了“立法先行、抢占法理高地”,展现了中国在应对挑战时的战略预见性和主动姿态。
10月14日起,中国正式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范围涵盖美资拥有、运营、持股25%及以上、悬挂美国旗及在美国建造的船舶等。
收费分四年逐步提高,从每净吨400元人民币起步,至2028年将达1120元。同一船舶一年内最多收取5个航次,仅在进入中国首个港口时缴纳。这种精心设计的反制方案既展现了坚定立场,又留出了适度弹性。
但南生认为:反制力度还不够,需再狠狠劈下去
中秋、国庆假期刚过,在美方公布将16家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后不到24小时,中国商务部立即宣布对稀土全链条技术实施出口管制。这一记重拳直击美国命门——中国掌握全球70%的稀土产能和90%的精炼技术。
美军F-35战机每架需要417公斤稀土材料,特斯拉电动车、风力发电机和精密导弹都离不开稀土材料。新规不仅管理国内出口,还延伸到境外,只要产品含有0.1%的中国稀土成分或使用中国技术生产,都需要向中国申请许可证,这相当于给全球稀土供应链装上了“中国开关”。
这一系列反应迅速、精准有力的反制措施背后,是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根据IMF按购买力平价规则的预测,中国2025年GDP将达到惊人的40.72万亿美元,占全球19.68%,超过美国的30.51万亿美元和14.75%的全球占比。
这一数据摒弃了汇率波动和服务业价格虚高的干扰,真实反映了两国实体经济规模的对比——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占全球比重已达35%,持续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达641万辆,连续两年稳居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突破200万辆。
中国的粮食产量已连续20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全球每5斤谷物就有1斤多产自中国;蔬菜、水果、水产品、海产品、猪肉、羊肉、禽肉、鸡蛋、油菜籽、花生、等其他农产品的产量也是持续很多年排名第一。
在基础设施领域,“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涉交通项目已全部开工;高科技领域更是成果斐然,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千兆宽带用户达2.26亿户,算力总规模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60%。
在创新方面,截至2025年5月,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7万件,接近500万件大关。其中,企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74.4%,凸显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
而最令人震撼的是:中国在重大战略工程上展现出的无与伦比的实力。2025年7月19日,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这项工程规划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相当于3个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
该工程采用创新的“截弯取直、隧洞引水”开发模式,利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50公里内2230米的天然落差,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这一冠绝群雄的超级工程不仅构成“西电东送”战略的升级版。
电力将通过特高压线路直供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更将彻底激活西藏的经济潜力,预计带动西藏GDP年均增速达到8%以上,建设高峰期将创造2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从工程规模看,装机容量将占1949年以来中国已建水电总装机容量的21.22%,超过五分之一。而这项工程的战略意义与技术难度如此之高,以至于美国即使花费100年时间,也绝无可能复制同样的奇迹。
在前沿能源科技领域,中国同样展现出令美国望尘莫及的实力。2025年10月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成功交付了世界上最大的环向场磁体线圈盒。这个高21.5米、重400吨的庞然大物,是未来中国聚变工程示范堆(CFEDR)的1:1原型件,研制成功被评价为“聚变能源商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
环向场磁体是磁约束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它产生强大的环向磁场,如同一个看不见的 “磁笼” ,将上亿摄氏度的聚变等离子体安全地约束在真空室中心。整个聚变装置将由16个这样的D形巨大部件首尾相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环形结构。
中国的核聚变技术已实现全面突破——“中国环流三号”装置实现了1.17亿摄氏度与1.6亿摄氏度的“双亿度”离子与电子温度突破,正式进入聚变燃烧实验阶段;而“东方超环”(EAST)装置则创下了1亿摄氏度、稳定约束1000秒的“高质量燃烧”世界纪录。
更令美国感到压力的是,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的人才储备远超各国——中国拥有的核聚变博士数量是美国的10倍,专利数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与此同时,中国正以“闪电速度”掌控核聚变产业的供应链,正如在光伏和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已确立的主导地位一样。
不再细数中国的硬实力了,根本是当前的美国无法匹敌的——使中国在国际博弈中拥有了更多战略筹码。南生由此认为:中国的反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等回应,而应针对美国的优势领域,实施更具战略意义的组合拳。
以船舶反制为例,除现有措施外,可增加对使用美国保险的船舶额外收费,削弱美国在航运保险领域的传统优势;在稀土反制方面,除了技术出口管制,还可要求“合规的进口商不能使用美元结算”,直接挑战美元的国际贸易货币地位。
中国的反制工具箱还有更多选项,应尽快亮剑
可以限制美国企业获取中国港口运营数据、舱位预订系统及在华航运代理资质,压缩其本地化服务能力;可以依法暂停或限制美籍商船进入中国主要集装箱枢纽港,形成战略威慑。
还可以在更多关键资源领域实施精准管制,如:新能源产业所需的锂、钴等稀有金属,中国在这些领域同样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可以直接询问特朗普,你想不想看到单月5000亿美元美债抛售的壮举?
这就是“狠狠劈下去”的深意所在——不仅要反击,更要针对对方的软肋和优势领域进行精准打击;不仅要防御,更要利用中国的实体产业优势,在美国赖以主导的金融和软实力领域打开突破口。
今天的中国,已拥有足够的实力和自信,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采取更加坚决、更有力的措施。这不再是简单的回应,而是一种战略上的主动作为,是基于实力地位的正当防卫,更是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必要举措。
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国正从规则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制定者,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布局。每一次精准反制,都是这一历史性转变的生动注脚。随着中国继续发挥其实体产业优势和资源杠杆,国际力量对比将进一步朝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