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顺瑞强集团(08427)发布公告,宣布卖方Wanshun Technology Industrial Group Limited、目标公司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买方Gallant Empire Limited共同订立终止协议,一致同意终止买卖协议,且即时生效。这意味着万顺瑞强集团对深圳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注册股本的收购计划正式流产。
01收购终止,资本撤退击碎上市幻想

根据公告内容,终止后所有权利、义务及责任均告解除,除先前违反协议义务的情况外,任何一方不得就收购事项向另一方提出申索。董事会声称这一终止“不会对本集团现有业务、营运及财务状况造成任何重大不利影响”,但对于本就风雨飘摇的万顺叫车而言,这无疑是又一记重击。
万顺叫车的上市之路可谓坎坷。早在2024年,该平台与美股SPAC公司ATMV的合并计划就已失败。更令人唏嘘的是,2023年内部融资时发放的《员工持股证明》上明确承诺,2024年6月30日为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最后期限,还保证若未能如期挂牌将按银行利息的4倍给予员工补偿。然而承诺成了空话,不仅上市无望,连投资人的本金都难以退还。
此次收购终止,不仅意味着万顺叫车失去了可能的资金注入,更反映出资本市场对这家问题缠身的网约车平台信心不足。曾经号称拥有“600多万注册驾驶员、30万灵活就业人员、3万多家线下店”的万顺叫车,其光鲜外表下的实质问题已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02争议缠身,合伙人模式暴露深层危机
万顺叫车自诞生之初就以“合伙人制度”闻名,但这一模式如今看来却成为其问题的根源。平台鼓励司机和员工投资成为“合伙人”,承诺共享上市财富,却在实际运营中暴露出严重问题。
合规运营的缺失是万顺叫车的硬伤。据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5月至2025年3月,万顺叫车在全国范围内被行政处罚高达80次,主要涉及使用无证车辆、驾驶员资质不符等问题。2025年5月以来,湛江、苏州、东莞、沈阳、河源等多地交通部门相继注销其经营许可,理由包括“行政许可被撤销”“未达到合规运营要求”及“许可证到期未延续”。

更严重的是资金链危机。2024年以来,贵阳、厦门等地相继出现司机集体维权事件,司机反映在平台提现困难。贵阳市交通委员会在2024年8月的监测信息中明确警示,万顺叫车出现“提现超期”情况,建议驾驶员选择提现快、管理规范的平台公司。

从媒体调查到的内部文件显示,万顺叫车各地分公司涉嫌诱导司机刷单充值,司机投入数万至十余万元本金后,被要求“转债”或“转股”。四川攀枝花司机白建强向媒体反映,2023年8月至2024年5月期间的跑车费用12939.18元一直未能提现。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多地屡屡发生,不少万顺司机也遭遇了同样的问题。

平台内部管理混乱不堪。据知情人士透露,2023年的万顺“安全大讲堂”早已不聊安全,全国机构天天只盯着“创收”,即拉人投钱。对于提出异议或要求退钱的人,立即被踢出工作群,失去发言资格。
以下视频来源于
攀枝花开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赞
观看更多
网约车观察
0/0
00:00/00:22
进度条,百分之0
播放
00:00
/
00:22
00:22
倍速
全屏
倍速播放中
0.5倍0.75倍1.0倍1.5倍2.0倍
超清流畅
继续观看
资本失去信心,万顺叫车收购计划泡汤,司机提现路在何方?
转载
,
资本失去信心,万顺叫车收购计划泡汤,司机提现路在何方?
网约车观察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03梦想破灭,网约车司机成为最终受害者
当资本游戏落幕,真正的受害者是那些寄望于平台发展的普通网约车司机。他们不仅投入了时间和汗水,许多人还投入了积蓄,如今却面临提现困难、投资打水漂的双重打击。
万顺叫车攀枝花分公司负责人将问题归咎于“疫情影响导致现金流短缺”,不少司机反应,客服电话基本上形同虚设,无人接听。司法记录显示,万顺叫车的法律纠纷仍在持续增加。仅2025年9月就新增4个执行案件,执行金额从20元到96500元不等。2025年底至2026年初,多家法院排期开庭审理与万顺叫车相关的案件,涉及民间借贷等多种案由。

对于网约车行业而言,烧钱抢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竞争的核心是服务、安全和稳定性。平台需要真正关注司机和乘客的权益,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那些只靠“上市梦想”和“丰厚回报”为噱头,而不脚踏实地改善运营、保障各方权益的平台,最终难免梦想破灭。当承诺一次次落空,信任消耗殆尽,再动听的故事也难掩残酷的现实。
在资本退潮后,万顺叫车留下的是一地鸡毛:失望的投资者、被拖欠收入的司机。网约车行业需要的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华佗”,而不是只会“画饼”的投机者。对于那些仍在等待平台“好起来”的司机和投资者来说,这次收购终止可能意味着最后的希望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