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Meta旗下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三大平台日均向用户推送约150亿条“高风险”广告,涵盖虚假电商促销、投资陷阱(如“快速致富计划”)、非法在线赌场及违禁医疗产品。内部文件披露,这类广告为Meta贡献了约160亿美元(约1140亿人民币)年收入,占其总营收的10%。其中仅明显欺诈类广告就带来70亿美元收入,相当于每秒17万条诈骗信息刷屏全球用户。

Meta的审核政策被指变相纵容诈骗:
高门槛封禁:仅当自动化系统判定广告主涉诈概率超过95% 时才封禁账号,大量疑似广告得以留存。
收费代替监管:对低风险可疑广告主,Meta非但不禁止,反而提高广告费率作为“惩罚”,实质是允许其付费继续行骗。
算法助推恶性循环:用户点击一次诈骗广告后,算法会持续推送同类内容,形成“越点越推、越推越骗”的闭环。
内部文件显示,Meta高管曾因担忧影响收入增长,推迟在东南亚部署反诈系统;公司甚至评估认为政府罚款上限仅10亿美元,远低于违规广告收益,因此选择“低成本合规”。

用户沦为“提款机” :美国商家古兹曼遭遇4400条假冒广告,消费者付款后收不到货,其公司信誉受损;老年人被“免费送香料架”广告骗取信用卡信息,遭连续盗刷。
正规商家被迫维权:希腊电商Skroutz被冒用商标售卖虚假商品,多次举报无果后只能起诉Meta。
行业信任危机:摩根大通数据显示,近半数Zelle支付诈骗与Meta平台相关;英国监管机构报告称,2023年54%的支付诈骗损失归因于Meta,超过其他社交平台总和的两倍。

全球监管机构已采取行动:
欧盟依《数字市场法案》罚款Meta 2亿欧元(与千亿收入相比杯水车薪);
美国SEC调查其金融诈骗广告;
新加坡对未整改行为处以每日10万新元罚款。然而Meta一面宣称“2025年诈骗广告举报量降58%”,一面将700亿美元资本支出投向AI而非反诈工具。分析认为,若其不彻底改革广告机制,可能面临吊销部分市场运营资格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