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俞敏洪发长文道歉了,但是很多网友还是没有放过他,仍在社交平台对他进行道德绑架,认为他不应该去南极旅游并发文刺激加班的员工,这样做很不不能跟加班的年轻人共情;不少自媒体也在带节奏,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流量,不过也有人觉得没必要说三道四,因为这是俞敏洪的合法收入天经地义。
说实话,很多人并不是新东方的员工,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换做自己去南极旅游不得显摆显摆。看到老俞分享的照片我心里其实也挺羡慕的:羡慕他有这样的能力、身体、资本,还有勇气和心态,那是人生的一个理想状态吧,所以羡慕。
让人意外的是,网上骂声一片,不知道哪个媒体带的头:我们反对资本家是反对什么?反对他们的剥削和压榨,但不是要反对一个人用自己合法赚来的钱去享受生活的基本权利。
所以说得露骨点,这就是典型的仇富心态,不是吗?
俞敏洪今天的所有财富和地位,是他用几十年,甚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压力和风险换来的。
你不能去做同价值的一个对比。说什么他扫大街扫了这么久,他去做环卫工人做了这么久,呃,大家都很辛苦,为什么他赚更多?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等量级的讨论。
新东方从巅峰坠入谷底,又艰难转型,到东方甄选重生。那段时间,俞敏洪背负的压力可能比我们一辈子加过的班都要沉重。他在那个时候的坚持我们看不见。那么今天他去一个能让自己放松的地方,我们凭什么不能理解呢?
去南极不能理解,对吧?那去云南就可以理解了吗?
去云南他能够保证全部放下自己的心境吗?给自己重新充电吗?

01
道歉背后的无奈与情感绑架
也是最让我觉得无奈的一点,他今天发长文道歉了,大家不觉得这很可悲吗?
一个六十多岁的这么有名的企业家,在自己的假期以后,需要向公众为自己的放松而道歉,这像不像一种舆论的胁迫?
好像就是在说你不许快乐,你必须和我们一样苦大仇深才是好老板。这种逻辑本质上就是一种情感绑架。



02
性格因素导致的舆论困境
这件事之所以会发生,归根结底是俞敏洪这个人的性格导致的。
我们回想一下,当初所有人都在骂他,觉得他要弄走董宇辉的时候,最终的结果是什么?
是他一次次的妥协、道歉、安抚,展现出他内心非常柔软,甚至可以说是个很感性的一个人。如果换了其它公司的老板,你把这件事儿主角换成京东的刘强东或者万达的王健林,他们会怎么做?
会有下边的员工这样评论吗?他们大概率会无视这些批评,根本不会出来道歉,
而且他们下面的员工也不敢这么去评论他们,评论自己的老板,甚至他们的回应会强硬地说,我辛苦了一辈子,去哪儿旅游还需要向你们汇报吗?
我们可能会骂他们霸道,但你会发现,正是因为这种霸道,他们反而很少被这种 “你为什么不共情我” 的舆论所绑架。
俞敏洪呢?他太在乎外界的声音了,他太好说话了,他的这种柔软和书生气,让他成了一个完美的情绪靶子。
舆论的拳头打过来,别人是铁板一块,他这儿就是一块海绵,所有的攻击他都会接住,然后反思自己。

03
正确看待与批评企业家
所以当我们批评一个企业家的时候,我们的矛头到底要指向哪儿?
是指向他是不是和我们一起加班,是不是放弃了所有个人的享受,还是应该指向他是不是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是不是带领公司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用共情来绑架一个企业家的私生活,是一种道德的居高临下,是一种 “我没钱反而我了不起” 的心态。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功成身退的人享受生活,也应该允许奋斗者获得回报,而不是把所有成功者都绑在 “你必须永远比我辛苦” 的耻辱柱上。
俞敏洪的这次道歉,不是谁占道德制高点,而是公共的仇富心理的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