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冻到发紫!今年秋天的大降温,真的是全球变暖的“反噬”?

早上出门没带帽子,冷风一吹直接打了个寒战,瞬间头皮发麻——最近全国多地开启“速冻模式”,半个月前还穿着半袖,现在都已经翻

早上出门没带帽子,冷风一吹直接打了个寒战,瞬间头皮发麻——最近全国多地开启“速冻模式”,半个月前还穿着半袖,现在都已经翻出了压箱底的羽绒服,秋天还没来就走了。公司里不少同事都在吐槽:“不是说全球变暖吗?怎么还没入冬就冷成这样了?”

近期在冷空气的持续影响下,全国多地最低气温创下立秋后新低,中央气象台预计,新一轮冷空气又将影响我国。才到十月中下旬,北京就已经开始下雪了。

可能有人会疑惑:不是一直说全球变暖吗?怎么冬天还会这么冷?其实这俩并不矛盾——全球变暖不是说冬天就不冷了,而是让整个气候系统变得“脾气更差”,极端天气更容易出现。简单讲,北极原本是个“大冰箱”,冷空气被圈在里面,但变暖让这个“冰箱门”没那么严实了,冷空气就时不时跑出来“捣乱”,给我们带来断崖式降温。今年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北极的冷空气圈分裂后,一部分刚好飘到了亚欧大陆,连咱们南方一些平时不怎么冷的地方都受了影响。

吐槽归吐槽,应对极端降温的防护技巧可得备好。穿衣上推荐“洋葱式穿搭法”:最里面穿排汗的纯棉衣物,中间用羊毛衫锁温,外面裹上一层防风羽绒服,脖子和脚踝这些“漏风区”也要保护好。老人小孩也别穿太多,以手脚不凉、后背无汗为标准,避免出汗后着凉。

取暖安全更要警惕。用煤炉或炭火取暖时,门窗一定要留缝通风,燃气热水器要定期检查管道,谨防一氧化碳中毒。电暖器要远离窗帘、沙发等易燃物,保持一米安全距离;电热毯记得“睡前加热,睡时断电”,千万别折叠使用。这些细节看着琐碎,却是安全过冬的关键。

饮食上也能帮着御寒。羊肉炖萝卜是经典暖身菜,素食者可选豆腐等高蛋白食物,搭配生姜红枣茶,从里到外都暖和。喝酒的朋友可要记住了,喝完酒看似能发热,实则会加速热量流失,反而更冷。

除了穿搭、取暖和饮食,不同场景还有专属御寒小技巧。出门通勤时,戴一副加绒触屏手套,保暖的同时还不耽误看手机;骑电动车的小伙伴一定要备上护膝和防风面罩,避免膝盖和面部冻伤。要是在户外停留时间长,比如晨练或接送孩子,不妨在口袋里放个暖手宝,随时捂一捂更省心。

最后想说,极端降温不是偶然。科学家早已证实,北极迅速变暖会让局部冬季极端寒冷更易发生,“北极发生的事,从不局限于北极”。面对越来越多变的气候,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也别忘了践行低碳生活——毕竟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才是应对极端天气的根本之道。

大家的城市现在气温如何?有什么独家御寒秘诀?评论区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