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大财可富司机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老一辈人唱的《东方之珠》,藏着多少人对香港的向往。但在金融圈眼里,这地方并不只是“浪漫依然”。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凭借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以及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吸引了众多基金公司在此设立和运营基金,更是成为大佬们的“战略根据地”。
百亿私募大佬但斌,虽然早在2011年就落子香港,成立了东方港湾(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但他对香港的“偏爱”远不止于此,如今更是干脆把“肉身”也挪到了香江。
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显示,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9月30日进行了“出资人变更”,目前正在办理中。

司机顺着这条线索,看了天眼查才发现:原来在8月26日的时候,东方港湾进行了“投资人变更”。其中,但斌的信息由“中国”变为“中国香港”,同一天他还卸任了公司总经理,只留下了经理头衔。

但斌这波操作典型是“悄无声息办大事”。作为东方港湾的灵魂人物,但斌从2004年创业至今,二十多年里始终把“价值投资”刻在骨子里,如今突然更新身份,可能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在私募圈摸爬滚打的人都懂,老板的身份变动从来都和公司战略绑在一起,尤其是百亿规模的私募,每一步调整背后都藏着深层考量。
公开资料显示,但斌1967年生于浙江东阳,三岁随父母到河南开封化肥厂支援内地建设。1986年-1990年就读于河南大学体育专业。1992年但斌开始他的证券研究与投资生涯,长期致力于上市公司内在价值投资。2004年初但斌创建东方港湾,2020年6月管理规模首次突破百亿。20多年来,顶流基金经理换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但斌始终活跃舞台中心,他也因此被业内称为“金融常青树”。
但斌凭什么长红?此前有业内人士总结了他的三个成功密码:
一是代表性产品凸显净值回血能力。虽然通过公开信息很难全面评判但斌的整体投资业绩,但他在私募排排网展示业绩的产品,即便出现回撤,后续也总能快速回升净值。

二是趋势投资为其创造更多机会。但斌曾说过“投资两类公司:改变世界的和世界改变不了的。”他买的多是风口上最具代表性的大市值公司,这让他享受了时代Beta红利,具备更大的业绩增长潜力。即便偶尔出现投资决策偏差,也有机会借助下一个行业风口实现业绩反转。
三是借助大V身份的影响力,打造个人和公司IP,吸引更多资金关注。
但斌具备前瞻性的国际视野,最近几年加大了对海外资产的布局,投资英伟达等公司大获成功,让他的私募业绩在百亿私募中表现突出。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东方港湾继续重仓科技巨头的策略,前三大重仓股全部为科技龙头:英伟达、谷歌和Meta分别占组合的17.77%、14.51%和8.88%。
第二季度但斌新进了三只标的:特斯拉、奈飞和Coinbase。Coinbase的买入尤其值得关注,这表明但斌开始布局数字货币概念股,可能看好加密资产长期发展。

在香港布局方面,2011年,东方港湾(香港)公司正式落地,经过十几年的深耕,2024年一举拿下“一年期金牛海外私募管理公司(股票多头策略)”奖项,成了百亿私募出海的标杆。
今年6月,东方港湾香港办公室搬迁时,但斌还在雪球上发表感慨:“回首往昔,东方港湾已走过21载风雨征程,从扎根中国市场的创业初心,到如今布局全球的战略格局,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这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中国资本力量迈向世界舞台的生动写照。“

如今但斌拿到香港身份,本质上是给东方港湾的全球化踩了脚油门。从业务层面看,有了香港身份后,在港不少工作流程将更简化;从资源对接角度说,香港聚集着全球顶尖的投行和主权基金,有了“自己人”的身份,对接优质项目时可能会更加顺畅。
从2008年在香港试水对冲基金,到2011年成立香港公司,再到2024年拿奖、2025年“肉身赴港”,东方港湾的全球化脚步从未停歇。
对于未来,但斌表示:“我们将继续以中国为坚实根基,以全球化视野捕捉时代机遇。秉持长期主义投资理念,深度挖掘全球优质资产,与世界顶尖企业携手同行、共赴成长。”
这或许是百亿私募能穿越周期的真正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