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喜报!考古发现3700年前大禹神龙图腾,夏朝都城在哪里终于实锤了!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历史中华古族与中国历史系列(79)01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君主。要想彻底解决夏朝那些问题: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历史

中华古族与中国历史系列(79)

01

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君主。

要想彻底解决夏朝那些问题: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夏朝到底在哪里?

夏朝都城到底在哪里?

等等,

彻底研究清楚大禹,绝对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而要想彻底研究清楚大禹,就必须彻底研究清楚到底什么是“禹”!

现在,根据“中华姓氏体系”,以及考古发现的一个极其神秘、极其关键的图腾,终于彻底破解了到底什么是“禹”!

终于彻底实锤了夏朝都城到底在哪里!

而这个极其神秘、极其关键的图腾,绝对可以入选中国上古及远古时代“十大最重要图腾”之一!

非常精彩!

非常震撼!

一定要看到最后哦!

02

到底什么是“禹”呢?

1、禹是人名,大禹的名字,但早期的文献显示,大禹更像是一个天神,一个创世神。

2、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禹是一条虫。“禹,虫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虫”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蛇。

所以,不能简单地看到“虫”就认为是现在人们常说的虫子。

3、更重要的是,根据“中华姓氏体系”,“禹”是一个图腾,禹族的图腾!

禹族,是一个以“禹”为图腾的古老部落!

现在还有禹姓,这个禹姓就源自禹族。

《春秋》、《左传》里记载有“鄅国”。

《左传·昭公十八年》:“六月,鄅人藉稻。邾人袭鄅,鄅人将闭门。邾人羊罗摄其首焉,遂入之,尽俘以归。鄅子曰:‘余无归矣。’从帑于邾,邾庄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

什么是“鄅”?

“鄅”是由“禹+邑”构成,意思就是禹城、禹邑。

严格地说,这个“鄅国”应该叫“禹国”,因为“鄅”只是禹国的都城。

这个禹国(鄅国)在哪里呢?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鄅古城村。

现在,真正的问题来了,

史书记载的禹国(鄅国)只是周朝时期的一个小国,而“禹”这个字最早也只是出现在西周金文里,而大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大禹,那可是在4000多年前!

这中间差着一两千年啊!

2000多年前的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能证明4000多年前的大禹吗?

但凡严谨一点,你就会明白,

说服力不够啊!

证据力不足啊!

怎么办?!

莫急。

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会出手!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禹”这个图腾,并不是一个“原初图腾”,而是一个“简化图腾”,是在原来的图腾上简化而来的图腾。

这种情况也很常见。

例如,6000年前的半坡文化陶器上的“鱼图腾”,最开始特别形象,到后来就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简化和线条化。

抽象派大师毕加索,年轻时候画的画就特别形象,一点都不抽象。

所以,从形象到抽象,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

关键在于,“禹”这个图腾在简化之前是什么样呢?

答案就是:

禺!

你看,这是周朝金文里的“禹”:

这是殷商甲骨文和金文里的“禺”:

很明显,“禹”就是从“禺”简化而来的。

从图腾的角度来看,“禹”和“禺”是相通的。

还有两个古字“禹+页”和“颙”,都读作“yóng”,它们被认为是异体字,可以互换,这也可以说明“禹”和“禺”是相通的。

更重要的是,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里,竟然就存在多个与禺族有关的地名。

例如:

湡,禺族居住在水边,即水边的禺族。

喁,这是典型的“加口图腾”,商、周、高,河等下面或中间的“口”都属于这种情况。

甲骨文里的“湡”和“喁”大概位于山东省。

是不是和周朝的禹国(鄅国)对上了?

另外,从文献记载来看,河北也有一条河流叫做“湡”。

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记载“湡”为水,《水经注》记载:“渚水出常山中邱,东入湡,至任合澧”。

“湡”还是一个古泽名。

很明显,这些古地名及河流湖泊都和禺族有关。

在《山海经》、《庄子》、《列子》等典籍里也有多个与禺族有关的人或神的记载。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儋耳之国,任姓禺号子,食谷。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曰禺强。”

《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惟海神。”

《列子·汤问》:“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彊 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

《庄子·大宗师》:“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你看,这些与禺族有关的人或神,都是海神或者与海、与水有关!

这也与早期典籍记载的大禹是治水、与水有关的创世天神对得上!

但问题是,即使如此也只能追溯到殷商时期,追溯到3300年前,距离大禹还有七八百年,还是连不上啊!

在甲骨文出现之前呢?

有没有禺族存在的证据呢?

当然有!

必须有!

而这就涉及到“禺”这个图腾是什么了。

没错,到底什么是“禺”呢?

03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把目光移向河南中部,移向嵩山附近。

从文献记载来看,河南登封、河南禹州存在着大量关于鲧、大禹、夏启的记载和传说,如“禹都阳城”,夏启的钧台等等。

相关文献非常多,以前的文章里有过详细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从考古发现来看,这一带发现了4000年前的两个遗址:

河南禹州的瓦店遗址,

河南登封古阳城的王城岗遗址,

从年代上看,这两个遗址至少是和大禹、夏启对得上的。

而根据“中华姓氏体系”,这些地方都属于颍河上游一带。

什么是“颍”?

“颍”就是“页+匕(人)+水”,即頁人之水。

而我在之前的文章也已经论述过,从图腾上看,“夏”是从“頁”演化来的,两者是相通的,“頁”就是“夏”,“夏”就是“頁”。

所以,頁人之水其实也就是夏人之水。

神奇的是,在这一带竟然也存在与禺族有关的地名。

《水经·颖水注》:“水渠中又有泉流出焉,时人谓之嵎水,东迳三封山东东南 ,历大陵西连山,亦曰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 钧台也。”

而考古研究证明:

河南禹州的瓦店遗址(4500年前~4000年前)

河南登封的王城岗遗址(4200年前~4000年前)

河南新密的新寨遗址(4000年前~3900年前)

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3800年前~3500年前)

在文化上有很强的传承关系,

在年代上也是前后相继关系,

而在新寨遗址和二里头遗址,竟然都发现了禺族的图腾!又因为“禺”和“禹”是相通的,所以,也可以说都发现了大禹的图腾!

这其中,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禺族图腾、大禹图腾最为重要,所以我们先来看一看二里头的相关发现!

这就是二里头发现的、赫赫有名的绿松石龙!

没错,这个神秘的绿松石龙就是禺族的图腾“禺”,就是大禹的图腾!

你看,“禺”的头部是尖的:

而绿松石龙的头部,外面是方框,方框内部也是尖头:

更不用说,“禺”和绿松石龙的身子和尾巴也是一样的。

所以,到底什么是“禺”?

“禺”就是绿松石龙,就是神龙,为了和上古时代其他龙进行区分,我们不妨把它命名为“禺龙”。

这种龙最大的特征是:

脑袋大身子细!

也就是大头龙!

要知道,秦始皇家族的图腾“赢”(其实不是“赢”,打不出来,用“赢”代替),也是龙的一种,我之前把它命名为“赢龙”。

另外,甲骨文里还有龙族和龙国(龙方)。

龙族和龙国的“龙”,就是现在龙字的“龙”,和“禺龙”、“赢龙”也都是有区别的。

而在二里头遗址发现绿松石龙,发现大禹的图腾,甚至可以认为直接发现了“禹”、“大禹”(“禹”“禺”相通),

这说明什么?

这难道不就是二里头遗址就是夏朝都城最有力的证据吗?

并且,在二里头东边的新寨遗址(4000年前~3900年前)也发现了“禺龙”的石雕,也发现了大禹的图腾,

这难道不也可以证明新寨遗址就是夏朝前中期的都城吗?

更吓人的是,在陕北的4000多年前的庞大石城“石峁遗址”,竟然也发现了类似的“禺龙”石雕,

仔细看它的头部、身子和尾巴,

然后再和“禺”“禹”图腾对比一下,

这难道不正和上古典籍记载的大禹来自西部或西北对上了吗?

大禹从西北来到中原,占领了原本夏人(頁人)的居地,并且在夏地建都,后世称之为“夏”,这不正是夏朝的来源吗?

同样道理,

商朝为什么叫商朝?

就是因为商朝的都城叫做“商”、“大邑商”!

“禺”就是“禹”!

“禺”就是大禹的图腾!

“禺”就是大禹!

“禺”就是神龙!

“禺”就是二里头发现的绿松石龙!

这就是夏朝的由来!

这就是二里头就是夏朝都城的最重要证据!

PS.

下面这个是愚公移山的“愚”,你以为愚公移山只是个寓言吗?你以为愚公只是个山中老农吗?

感谢赞同,欢迎反驳!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