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史记注解》之历书3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夏朝的

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穷则反本。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

夏朝的时候他的历书是以正月开始记时的,殷朝的时候是以十二月开始记时的,周朝的时候是以十一月开始记时的,这三种记时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各自按照天道的运转循环往复的运行。

天下安稳的时候,百姓能够按照历书去做事,因此能够将事情做的井井有条,当天下战乱频发的时候,百姓就无法按照历书去做事,因此事情也就无法将事情做好。

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故畴人之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而《春秋》非之。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邪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则民不惑;归邪于终,事则不悖。

幽王、周厉王之后,周王室的统治衰弱,大臣窃取了大权开始管理天下,那个时候不在按照年来记事,君王也不能举行告朔的典礼,那些精通历法的人纷纷离开了周王室,有的在来到了中原地区,有的来到了夷狄之地,因此历法的学说开始分散传承,不能够形成确定的标准。

周襄王二十六年确定了今年有闰三月,《春秋》中对这件事并不认可,古代的贤明君王在正年月的时候,从开始的时候就确定好了标准,按照正常的节气变化来规定时间,将多余的时间最后在进行计算,从开始进行规划,秩序就不会出现混乱,按照正常的节气进行设置,百姓就不会出现迷茫,将多余的时间进行最后的归纳,就不会扰乱正常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