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岛国斯里兰卡,除去土著,还有350万渡海南印度人后裔?

浩瀚的印度洋上,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南约30公里处。这座岛屿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和中国宁夏差不多大。岛屿中部是

浩瀚的印度洋上,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次大陆东南约30公里处。这座岛屿总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和中国宁夏差不多大。

岛屿中部是平均海拔1800米以上的中央高地,最高峰皮杜鲁塔拉格勒山海拔2524米,如同岛屿的脊梁。由此向四周,地形逐级下降,过渡为丘陵地带,最终延伸至广阔的滨海平原。

漫长的海岸线塑造了多样的海岸景观,西南部多沙质海滩,而东部和北部则常见岩岸和潟湖。年降水量从干燥区的不足1000毫米到湿润山区的超过5000毫米不等。

谁是岛上的最早居民?维达人

在僧伽罗人和泰米尔人成为主角之前,斯里兰卡的原住民是维达人(Vedda)。他们是岛屿上已知最早的居民,属于古老的原始澳大利亚人种类型。

维达人过着半游猎、半采集的生活,语言独特,拥有自己的万物有灵信仰体系。然而,随着后来者的强势进入,维达人被迫逐渐退入岛屿中部和东部的偏远丛林地带。

如今,纯血统的维达人数量极其稀少,大部分已与僧伽罗人或泰米尔人融合,其独特的语言和文化面临消亡的危机,成为斯里兰卡历史长卷中一个正在淡去的注脚。

主体民族僧伽罗人,佛教文明的奠基者

黄色的地方主要是僧伽罗人,紫色的泰米尔人,绿色的摩尔人(斯里兰卡穆斯林)

僧伽罗人构成了斯里兰卡的主体民族,约占总人口的75%。他们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甚至更早。

根据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编年史诗《大史》记载,僧伽罗人的祖先——王子维阇耶(Vijaya)及其随从约700人,从北印度(今西孟加拉邦或奥里萨邦一带)乘船抵达斯里兰卡西北海岸。

僧伽罗人,他们祖先来自北印度,语言接近北印度而非更近的南印度

他们属于印度-雅利安人种,其语言僧伽罗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与北印度的语言有亲缘关系。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逐步向内陆高地迁移,建立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王国,确立了上座部佛教为国教的传统。

南印渡海而来的定居的泰米尔人

泰米尔人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少数民族,约352万人,占斯里兰卡16%的总人数。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泰米尔人居住在斯里兰卡的北部沿海和中部高地

1. 斯里兰卡泰米尔人。 他们的祖先主要来自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迁徙浪潮始于公元前的商贸往来,并在公元10至13世纪朱罗王国(Chola Empire)鼎盛时期达到高峰。

与宋代同时期的朱罗王朝,曾多次入侵并统治斯里兰卡北部,大量泰米尔士兵、行政官员、商人和工匠定居于此,聚居于气候相对干燥的贾夫纳半岛及北部、东部沿海地区。

斯里兰卡泰米尔女孩

他们讲泰米尔语,属于达罗毗荼语系。绝大多数信奉印度教,形成了与僧伽罗佛教文化区隔鲜明的社会文化圈。约占12.6%的人口。

2.印度泰米尔人。这一群体是英国殖民时期的产物。19世纪30年代起,英国殖民者为开发中部高地种植园经济(咖啡、后转为茶叶、橡胶),大规模地从印度南部的泰米尔纳德邦引入契约劳工。这些劳工及其后代被称为“印度泰米尔人”或“种植园泰米尔人”。

岛中间内陆地区的泰米尔人是英国人带来务农的,来的相对晚

他们主要生活在岛屿中部被称为“茶区”的山区。历史上他们曾被剥夺公民权,处境艰难。尽管后来大部分获得了公民身份,但在语言、宗教(主要信奉印度教)和居住地上仍与斯里兰卡泰米尔人有所区别,约占全国人口的5%左右。

两族在语言、信仰与认同均有差异

僧伽罗文和泰米尔文

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之间的差异是全方位的。语言方面,僧伽罗语(印欧语系)与泰米尔语(达罗毗荼语系)在语法、词汇、书写系统上完全不同,相互沟通存在天然障碍。

宗教方面,约93%的僧伽罗人主要信奉上座部佛,佛教与国家、民族身份高度绑定。约80%以上的泰米尔人信奉印度教。

僧伽罗人一直信仰佛教,从未改变,因此该岛是南亚少有的佛教地区

两族冲突的历史

英国殖民统治(1796-1948)埋下了两族现代冲突的祸根。

历史上朱罗国是泰米尔人建立,狮子国是僧伽罗人的国家

朱罗国曾征服狮子国(画红圈处)

殖民者推行“分而治之”策略,在行政、教育、就业等方面给予泰米尔人,特别是受过英语教育的阶层相对优势地位,以制衡僧伽罗人主体。1948年独立后,掌握政权的僧伽罗精英推行了一系列旨在纠正殖民时期“不公”、强化主体民族地位的政策。

1956年颁布了《僧伽罗唯一法案》。规定僧伽罗语为唯一官方语言,大学入学标准配额上,对泰米尔学生设置更高分数门槛,限制其接受高等教育。该国政府还资助大量僧伽罗农民迁往泰米尔人传统聚居的东部干燥地区,改变当地人口结构,加剧土地争端。

僧伽罗人引发了泰米尔人强烈不满。1976年,韦卢皮莱·普拉巴卡兰(Velupillai Prabhakaran)创立了泰米尔猛虎组织。

猛虎组织一度控制了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大片领土,建立了事实上的“国中之国”。1983年爆发的“七月骚乱”标志着全面内战的开始,这场血腥冲突持续了26年(1983-2009),造成约8万至10万人丧生,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国家经济和社会遭受重创。

泰米尔人武装猛虎组织控制地逐渐缩小

直到2009年5月,斯里兰卡政府军对猛虎组织发动最后总攻,击毙其最高领导人普拉巴卡兰,正式宣告内战结束。

伤痕犹在,前路漫漫

内战结束至今已十余年,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但历史的伤痕远未愈合。该国北部和东部地区仍有大量战争遗留下的地雷需要清除。

泰米尔人声索的区域

虽然战后基础设施有所重建,但北部和东部泰米尔聚居区的发展仍显著滞后于西南部僧伽罗人为主的地区。就业机会不足,特别是对泰米尔青年而言,仍是严峻挑战。两族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和融合程度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