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您好,请问您是张浩然的家属吗?”
张浩然的母亲林秀芬紧紧攥着电话,手心渗出汗珠,心跳得像擂鼓:“对,我是他妈,请问有什么事?”
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对方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很抱歉,我们需要通知您……”
林秀芬手中的电话“啪”地滑落到地板上,她整个人像是被抽空了力气,呆呆地站在原地。
01
2019年6月25日,高考放榜的日子,整个张家都炸开了锅。
张浩然盯着手机屏幕,上面赫然显示着他的高考成绩:720分。
这个分数几乎是全省顶尖,足够让他走进任何一所双一流大学,甚至是清华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
“浩然!快告诉爸妈你考了多少!”母亲林秀芬从厨房冲出来,围裙还系在腰上,手里攥着菜刀。
父亲张建明放下手中的财经杂志,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满是期待:“说吧,多少分?”
“720分。”张浩然语气平静,像在说一件普通的事。
林秀芬愣了一下,然后爆发出一声尖叫:“720分!我的老天爷!”
张建明激动得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拍着手:“好!太好了!咱家浩然真给力!”
“这分数,清华北大随便挑!”林秀芬眼眶湿润,声音里带着骄傲,“咱家终于要出个名牌大学生了!”
张建明已经开始盘算未来:“得赶紧准备行李,还得托北京的亲戚帮忙找个住处……”
“对!还得给浩然买几身新衣服,咱儿子上名校,咋能穿得太普通!”林秀芬越说越兴奋,脸都红了。
张浩然看着父母激动的模样,心里却像压了块石头,五味杂陈。
他知道,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让这个家掀起一场风暴。
“爸,妈,我有件事想说。”张浩然深吸一口气,语气郑重。
“啥事?先等填志愿再说,专业选择最重要。”张建明摆摆手,注意力还在未来规划上。
“就是关于填志愿的事。”张浩然的声音微微发颤,手指攥紧了手机。
林秀芬停下收拾碗筷的动作,疑惑地抬头:“咋了?是不是名校的专业有啥问题?”
“我不想去双一流大学。”张浩然终于鼓起勇气,把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
客厅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仿佛时间都停住了。
张建明皱起眉头,以为自己听错了:“你刚说啥?”
“我说,我不想去双一流大学。”张浩然咬紧牙关,又重复了一遍。
林秀芬脸上的笑容僵住了,声音有些不自然:“浩然,你开玩笑呢吧?”
“我没开玩笑。”张浩然迎着父母震惊的目光,语气坚定,“我想考军校。”
张建明感觉血压“蹭”地往上窜,脸涨得通红:“军校?你脑子进水了?”
“720分的成绩去军校?”林秀芬的声音都高了八度,手里的碗差点没拿稳,“浩然,你是不是发烧了?”
“我很清醒,妈。”张浩然努力让自己平静,“我想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
张建明气得拍了桌子:“胡闹!这简直是瞎折腾!”
“你知道我们为了供你读书吃了多少苦吗?”林秀芬的眼泪唰地流下来,“你爸天天加班到半夜,我在超市干活手都磨出茧,就是想让你有个好前途!”
“现在好不容易考了720分,你居然要去军校?”张建明气得手都在抖,“你对得起我们吗?”
张浩然眼眶也红了,但他咬紧牙关:“爸,妈,我知道你们辛苦,但这是我的梦想。”
“啥梦想?”林秀芬情绪激动,声音哽咽,“当兵有啥好的?又危险又累,工资还低!”
“你看看隔壁老李家儿子,考上北大,现在多风光!”张建明越说越气,“我们以后咋见人?”
“我不管别人咋看。”张浩然擦了擦眼角的泪,“从小我就想当军人,为国家做点事。”
“为国家做事?”林秀芬冷笑一声,带着哭腔,“你先想想自己的前途吧!”
张建明指着儿子,声音严厉:“我告诉你,这个家我说了算!你必须报双一流大学!”
“如果我不呢?”张浩然第一次这么硬气地顶撞父亲,眼神倔强。
“你敢!”张建明气得举起手,但最终还是重重地放下来。
02
接下来的几天,张家像是被冰封了一样,陷入了冷战。
张建明和林秀芬轮番上阵,试图说服儿子改变主意。
“浩然,你想想,双一流大学毕业,找工作多容易?”林秀芬苦口婆心,“以后找对象也体面。”
“妈,我不想找啥体面的工作,我就想当军人。”张浩然态度坚决,像块石头。
张建明把亲戚朋友都搬来了助阵。
舅舅林建强特意从外地赶回来,语重心长:“浩然,你舅舅我当年没考上大学,现在还在厂里搬货。你这720分,咋能白白浪费?”
姑姑张丽也来了,苦口婆心:“浩然,当兵多危险,男孩子也得找个安稳的路走吧?”
就连平时最疼他的奶奶都劝:“浩然,奶奶这把年纪,就盼着你出人头地。你去军校,奶奶怕是闭眼都不安心。”
面对全家人的轮番轰炸,张浩然的内心也开始动摇。
但每当他想起小时候看阅兵式时军人英姿飒爽的模样,想起那份保家卫国的使命感,他就重新坚定了信念。
填报志愿的截止日期一天天逼近。
张建明以为儿子会妥协,毕竟全家人都反对,谁能扛得住?
林秀芬甚至开始准备庆祝儿子填报名校的家宴,买了只老母鸡。
然而,在截止日期前一晚,张浩然趁父母睡下,悄悄打开了电脑。
他的手指在键盘上停了好久,最终输入了“国防科技大学”。
点击提交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的人生轨迹彻底变了。
第二天一早,张建明发现儿子已经提交了志愿。
“你填了啥?”张建明紧张地盯着儿子,声音里带着不安。
张浩然直视父亲的眼睛,语气平静:“国防科技大学,指挥自动化专业。”
张建明愣了几秒,然后爆发了:“你这不孝子!”
林秀芬听到动静跑过来,得知情况后直接瘫坐在沙发上:“完了,全完了。”
“现在还能改吗?”张建明抱着一丝希望,声音都在抖。
“已经过了截止时间。”张浩然低声说,眼神却很坚定。
张建明气得砸了手边的茶杯,碎片飞了一地:“你这是要气死我!”
接下来的一个月,张家的气氛冷得像冰窖。
张建明和林秀芬几乎不跟儿子说话,吃饭都各吃各的。
邻居们听说这事,背后议论得更热闹了。
“720分去军校,这孩子是不是脑子坏了?”
“他爸妈得多难受,养了这么多年,图啥啊?”
“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事,完全不考虑父母。”
这些闲言碎语让张建明和林秀芬更抬不起头。
他们甚至不敢出门,怕被熟人问起。
就在这时,清华大学招生办打来电话。
“您好,我们是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电话里是个温和的男声,“张浩然同学的高考成绩非常优秀,我们想邀请他报考清华大学。”
林秀芬接电话时愣住了,激动得手都在抖:“真的?清华要我儿子?”
“是的,我们了解到张同学成绩优异,非常适合我们学校。”对方语气诚恳,“希望您能和张同学沟通一下。”
林秀芬挂了电话,激动地拉着张建明:“浩然,清华打电话来了!他们要你!”
张浩然却只是淡淡一笑:“妈,我已经决定了,国防科技大学。”
“你!”林秀芬气得说不出话,眼泪又流下来,“清华你都不要,你到底想干啥?”
“我有自己的路。”张浩然语气平静但坚定,“谢谢清华的邀请,但我心意已决。”
录取通知书寄到的那天,林秀芬去拿的邮件。
她看着信封上“国防科技大学”几个字,眼泪止不住地流。
回到家,她把通知书往桌上一扔:“你自己看吧。”
张浩然拆开通知书,看到“恭喜您被指挥自动化专业录取”时,心里既激动又复杂。
他为追逐梦想而兴奋,却也为父母的不理解而难过。
“爸,妈,我知道你们现在很生气,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支持我的。”张浩然真诚地说。
张建明冷哼一声:“我们老了,也不管你了。”
林秀芬擦着眼泪:“你选了这条路,就自己走下去吧。”
03
2019年9月,张浩然怀着忐忑的心情踏进了国防科技大学的大门。
军校的生活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让他有点措手不及。
每天早上5点起床出操,晚上10点准时熄灯,纪律严得像铁板一块。
第一天的10公里武装越野就让他累得差点趴下。
“累不累?”旁边的室友王磊喘着粗气,递给他一瓶水。
“累得想躺地上不起来。”张浩然接过水,苦笑着擦汗。
“慢慢就习惯了,第一个月最难熬。”王磊拍拍他的肩,咧嘴一笑,“你咋来的?720分来军校,够牛的。”
张浩然想起家里的争吵,情绪低落:“我也不知道选得对不对。”
“时间会证明的。”王磊语气坚定,“来这儿的,谁没点梦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浩然逐渐适应了军校的节奏。
严格的训练虽然苦,但也让他的意志力变得更强。
专业课让他着迷,指挥自动化涉及信息系统、战术指挥和现代战争技术。
“今天我们学习信息化作战的基础原理。”李教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未来战场,信息就是生命线。”
张浩然听得入神,笔记写得密密麻麻,觉得这才是他想学的。
期末考试,他成绩排在年级前五。
“浩然,你这脑子不去清华可惜了!”王磊拿着成绩单,半开玩笑地说。
“来这儿也不差。”张浩然笑笑,心里却有点失落。
自从进了军校,他和父母的联系越来越少。
偶尔打个电话,张建明最多问一句:“学费够吗?”
“够,学校有奖学金。”张浩然每次都这样答。
“那就好。”然后就是长久的沉默。
林秀芬也差不多,电话里叹气比说话多。
这让张浩然感到孤独,但他没放弃,反而更努力学习。
大二时,学校组织了一次野外拉练实习。
张浩然被分到模拟指挥小组,负责战术规划。
“这次拉练模拟真实战场环境。”教官严肃地说,“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成败。”
张浩然和队友们分析地形、制定方案,忙到深夜。
实战演练时,他们小组成功完成任务,拿了第一。
“张浩然,你小子有指挥天赋!”教官拍着他的肩,难得露出笑。
这次经历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军人不仅是战场上的斗士,更是国家和人民的守护者。
大三时,他的成绩稳居年级前三。
学校推荐他参加全国军校生指挥案例分析大赛。
为了备赛,他每天熬夜研究案例,眼睛都熬红了。
“浩然,你这样下去身体得垮。”王磊担心地说。
“没事,我还年轻。”张浩然头也不抬,继续埋头苦干。
比赛时,他发挥出色,拿下全国二等奖。
这是国防科技大学近年来的最好成绩。
“张浩然,你给学校长脸了!”院长亲自接见他,赞许地点头。
“谢谢院长,这是我该做的。”张浩然谦虚地回应。
“毕业后有啥打算?”院长问。
“我想去基层部队,带兵打仗,保家卫国。”张浩然毫不犹豫。
“好男儿!”院长拍拍他的肩,“我会上报你的意愿。”
大四时,好消息终于传来。
“恭喜,你被基层部队录取了!”辅导员兴奋地通知他。
那是一支驻扎在边防的部队,条件艰苦,任务繁重。
“你确定要去?”辅导员有些担心,“那儿环境可不好。”
“我确定。”张浩然眼神坚定,“我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毕业典礼那天,张浩然穿着笔挺的军装,心情既激动又忐忑。
他想给父母打个电话,告诉他们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军官了。
但拨通号码后,他又犹豫了。
“算了,等我干出点成绩再说。”他自言自语,把手机放回口袋。
2020年7月,张浩然正式到基层部队报到。
他被分配到连队,担任排长,负责日常训练和任务执行。
“欢迎新同志!”连长赵强热情地介绍,“这是张浩然,军校高材生。”
“你好,我是李峰。”一个年轻士兵笑着和他握手。
“我是周涛,以后咱就是战友了。”另一个士兵拍拍他的肩。
虽然大家都是年轻人,但眼神里透着军人特有的坚韧。
“基层工作苦,但责任重大。”赵强严肃地说,“我们守的是国门,容不得半点马虎。”
张浩然点头,深深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第一次带队执行任务,是协助地方处理一场山体滑坡救援。
“张排长,群众被困在半山腰,情况紧急!”一个士兵报告。
“马上组织救援,准备绳索和担架!”张浩然果断下令。
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成功救下被困群众。
“谢谢解放军!谢谢!”群众拉着他的手,泪流满面。
看到群众平安,张浩然感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他默默在心里说。
几个月下来,张浩然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基层军官。
他的指挥能力和责任心得到战友们的认可。
连队的士兵们都喜欢这个年轻但靠谱的排长。
无论任务多小,他都认真对待。
他觉得,能为国家和人民做事,就是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