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很多出海商家可能都觉得,像手机壳这种小配件,市场竞争激烈,想要搞薄利多销可以;想卖高价、做品牌,难!
但有这样一个海外品牌偏偏把这事做成了。
来自立陶宛的手机壳品牌Burga,不仅把手机壳卖出了平均客单价超50美元的高价,还在2022年实现了2100万美元的年营收,如今更是累计营收超过2.5亿美元!
那么,这个品牌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图源:Burga
重新定义,不只是手机壳
2016年,Burga品牌在立陶宛成立,两位创始人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要制造出富有时尚感的科技配件。
他们敏锐地发现,对于Z世代消费者来说,手机壳远不只是保护手机的工具,更是个人审美的外在表达。
也因此,Burga跳出了传统3C配件的思维框架,将手机壳定义为“可穿戴的画布”,简单来说就是让用户拿个手机壳也能显品位、秀个性。

图源:Burga
从数据上看,它的基本盘很稳,其独立站每月访问量超百万,主要流量来自欧美,其中美国访客占了44.46%,澳大利亚14.37%,英国13.33%,目标市场抓得很准。
用户也很清晰,25-34岁和18-24岁的年轻人占了总用户的60%,女性稍多,占53.14%。这些人就吃“设计感、高品质”这一套,愿意为好看、有个性的手机壳花钱。

图源:similarweb
重点来了:Burga到底怎么玩流量?
了解完品牌基本盘,大家最关心的来了——这么一个做手机壳的品牌,是怎么把流量做起来的?
这里,兔克借着TikTok来为大家重点说说。
目前,Burga品牌官方账号@burgaofficial已经获得了38.8万粉丝,总平均视频播放量为26.51万次,ER(Engagement Rate)互动率为5%,整体效果十分不错。
打开主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独立站的挂载链接,这也是为独立站引流的常用手段之一,有做独立站的品牌在做社媒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这一点。

图源:TikTok
在内容上,兔克比较喜欢的一点是,Burga并没有拘泥于对产品的展示上面,而是更喜欢融合网络热门的话题做出创意内容。
例如他们在24年7月发布的一条宣传视频,就是参考了短视频里比较火沉浸式风格。
从手机壳挑选到安装,不但展示了品牌产品的多样性,还吸引到一大批喜欢沉浸式的用户,播放量更是突破了3090万。

图源:TikTok
他们最新一期发布的视频也很有创意,沉浸式给iPhone 17 Pro Max“护肤”,估计在这个赛道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了。
该视频一经发布,在14个小时内播放量已然突破了1.6万次,按照目前趋势来看,至少几十万播放量不在话下。当然,我们在模仿的时候可以用模型机,尽量减少成本。

图源:TikTok
与跳脱的内容方向相反的是,Burga品牌在与TikTok达人合作方面却展现出了严谨的风格。
你的内容不一定要多有趣,多有创意,但一定要好看。
没错,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好看”。要知道,在众多材质相近的手机壳中,能够与友商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也就只有外观设计。
打开Burga相关视频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在达人发布的视频中基本都对画面构图和色彩下了功夫,并且都不约而同地将手机壳的视觉设计放在展示的首位。

图源:TikTok
看国内:中国品牌同样很优秀
其实不止Burga品牌,国内也有不少做手机配件的品牌,在海外风生水起,比如PITAKA。
PITAKA是来自深圳的品牌,2015年成立,主打高端手机壳,一个壳子卖70美元起步,照样年销量突破百万件,营收超3亿元人民币。
他们在TikTok上的玩法和Burga品牌有点像,但更侧重科技感。
比如TikTok达人@Matt为他们PITAKA的一段“车内用 PITAKA 平板壳”的视频,在视频中,他展示了壳子怎么吸在车载支架上,怎么轻松拆卸,还测了防刮效果,播放量轻松突破180万,为品牌带来了极大的声量。
这里就不一一阐述了,如果有对PITAKA品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兔克往期文章《营收破3亿!深圳再添一海外大卖,受全球165万用户追捧!》,里面的内容更加详细哦~

图源:TikTok
破局关键,不在货架在认知
在出海这条路上,我们总在寻找下一个大机会。
但Burga品牌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成熟市场中实现突破,不在于创造全新品类,而在于为现有产品注入新的价值维度。
关键不在于你卖什么,而在于你如何重新定义它,别去小看那些看似普通的品类,毕竟一个手机壳都有可能卖到五六百,还有什么不可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