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廊坊隆福寺的瑜伽感恩大会充满期待,因为能看到从印度阿汤总院过来的老师授课,这是何等荣幸。所以,大会招生信息一经发布,我就报名了。
时光飞逝,一下子就到了参加大会的日期,我却有点犹豫,原因是主办方没有给我安排房间,临时帮我加的,我心里难免犯嘀咕,或许组织公益活动的主办方可能不专业,那我就周五一早再出发。
没想到,周四晚上群里就炸开了锅,好像是外国人不让进隆福寺,印度老师也被拒之门外,很可能此前列出来的课程都会变成线上课。
我当即决定周五在家听线上课,周六再过去。这样,无论能否见到印度老师,我还能看看练习者,因为他们也是我参加各种瑜伽大会时充满好奇的群体。
尽管主办方的危机处理能力有限,但他们的反应速度还挺快,找到了可以上课的场地——隆福寺附近的功夫小院,周五下午就把线下课程安排上了,有拉叔的哲学和唱诵课,也有Usha老师的一序列口令课。而我则已线上接入的方式听了哲学和唱诵课,我心想,体式就第二天再练习吧。
周六一早,外面一片漆黑,我就出发了,紧赶慢赶,到功夫小院差不多5:50,往屋里一瞥,大部分练习者都快做完坐立体式了。
我赶紧推门而入,走到最后面,铺上垫子,开始练习。大家都是在武术垫上练习的,我担心上面软,就直接铺到了地上,唯一的感受是,旁边开着窗户,小风嗖嗖的,全程脚有点凉,心里想着,第二天一定要远离窗户。
尽管Usha老师有走到后面,但没有辅助我,可是邹杰老师辅助我两个体式,站立手抓大脚趾上提和坐立前屈平衡。
被老师扶着脚做站立手抓大脚趾上提时,我不禁感叹自己腿后侧竟然这么开,还能抬这么高,但我也清楚,能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全靠老师的扶持,他像拐棍一样,给我一种稳定的状态。
即便如此,我听到老师的提示,“呼吸放松一点。”我有点纳闷,我呼吸紧张了吗?或许有,而我竟然没察觉到。说不定,当我想深入体式时,就会不自觉地进入呼吸紧张的状态,今后要多观察。
我感觉自己的练习不紧不慢,就是到了后半部分,听到玉轩老师的提醒,要进入结束体式了,给武术课留出场地,我才加快了速度。
说来也奇怪,头倒立时,身体状态很好,是那种不想下来的感觉,但又担心影响其他人,只得依依不舍地进入后面的练习。全部练习结束后,我感觉才不到75分钟,是我近期做得最快的一次。
周日一早的练习,我颇为得心应手,第一不用长途奔波,第二垫子的位置在教室中间,远离窗户,还在寺院统一集合,跟大家边聊天,边走到小院,有一种集体生活的幸福感。
更为幸运的是,做3个体式时,我还被Usha老师辅助了,也有很多让我思考的点,值得琢磨。
除了体式练习,我同样看中唱诵和哲学课。虽然手上有唱诵的梵文,但我更喜欢在坐立中,闭上眼睛,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唱;尽管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很多时间也跟不上,但是唱诵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净化,我只需安静等待即可。

拉叔在哲学课上会解释《瑜伽经》中的内容,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提醒大家要去除无知,以及不要陷入执着。他也会强调瑜伽练习绝非是身体层面的练习,而是一种灵性修行。
当然,他也会提到一些接地气的内容,包括瑜伽练习者的饮食,如何清除瑜伽练习中的障碍等。
我觉得拉叔是讲故事的高手,我最喜欢的是富人和小女孩的故事。毕竟,钱不是万能的,而亲人之间最为珍贵的是陪伴。
Usha老师的分享同样精彩,我甚至觉得她说的每句话都对,都想记住,但那是不可能的。她的分享不光只是讲理论与原则,还会结合她的实践与感悟,有些内容我深有同感,有些内容让我眼前一亮,有些内容又似曾相识,我听其他授权老师讲过。
概括而言,Usha老师没有讲体式的要点,更多分享的是体式练习的方向与注意事项。固然,阿汤练习中,99%是练习,1%是理论,但她的分享让我意识到只占1%的理论是如此宝贵,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练习的方向。倘若练习方向不对,练再多,也是徒劳的。
在第二天晚上,还有简单的仪式,给掌门人过生日,聆听老师们分享他们与掌门人之间的点点滴滴。是不是本身举行这样的活动就是对掌门人的感恩呢?
像我们这些参与者,既然成为其中一份子,也是对掌门人的感恩和缅怀。而我始终坚信,让自己坚持练习阿汤,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传播阿汤,更是一种对他的感恩和纪念!
此外,我虽然只在隆福寺住了一晚,但已然有了一些神奇的体验,比如在五观堂吃斋饭,须止语,要入乡随俗“要饭”吃;寺院内随处可见流浪猫猫狗狗,从最初的胆战心惊到后来的和平共处,甚至后来我看到一只断手断尾的流浪猫在踉跄前行时,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生命的张力,也不禁感叹每个生命都如此耀眼。
这也让我想到两位印度老师在课上的分享,我们来自于大自然,但这个世界并非只是人类单独所有,我们要跟其他生物共享这个世界。
可能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分享与吸收,才让我的心态发生了改变,这一切的发生自然而然,跟瑜伽的理念不谋而合,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