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山东电网迈入新纪元:特高压双环网建设节点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2025年10月26日,山东电网发展史上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在潍坊市昌乐县,烟威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首基

2025年10月26日,山东电网发展史上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在潍坊市昌乐县,烟威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首基铁塔——编号01S138的巨型塔身在完成最后一颗螺栓的紧固后,宣告成功组立。

这不仅是物理高度上的新坐标,更象征着山东在构建国内首个省域特高压“双环网”的宏大蓝图上,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

这座全高148米、总重达235.2吨的铁塔,如同一座钢铁巨人,屹立于齐鲁大地,静待着为山东未来的能源动脉输送澎湃动力。它的顺利落成,为整个烟威特高压工程树立了实体样板,验证了施工方案的周密与可行性,为后续工程的高效推进积累了宝贵经验。

01 卓越工程,战略布局的“先手棋”

烟威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与海阳辛安核电送出特高压工程共同构成了国家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战略项目。其核心使命是为烟威地区的核电与海上新能源基地开辟一条高效、稳定的电力外送“高速公路”。

此次首基组立的01S138号铁塔所在区段,因需跨越既有的500千伏高压线路,施工环境复杂,安全要求极高。为此,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展现了卓越的统筹规划能力,精准结合了既有线路的停电检修计划,将该区段作为“提前架线段”优先施工。

这一决策不仅巧妙化解了施工难题,更确保了工程的整体进度不受影响,体现了电网建设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在整个过程中,国网山东建设公司作为业主单位,发挥了核心协调作用,联合湖南送变电、诚信监理等参建单位,形成了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同时,国网潍坊供电公司积极的属地协调工作,为施工的顺利开展扫清了障碍。

02 “双环网”结构,构筑能源安全新防线

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其“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显著优势,被誉为“电力高速公路”,是中国在全球能源技术领域的一张“金色名片”。而山东,作为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正利用这一尖端技术,进行着一场深刻的电网结构变革。

山东特高压建设起步于2014年,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五交四直一环网”的强大电网格局。

烟威特高压工程的建成,将使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形成省域特高压“双环网”结构。这一创新性的网架结构,将极大提升山东电网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双环网”的建成,意味着山东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将达到新的高度,能够有效抵御和防范大面积停电风险,为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坚强的电力保障。同时,它将构筑起山东省内“东电西送、北电南送”的能源输送新格局,实现省内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03 赋能未来,驱动绿色能源新时代

山东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战场,正加速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烟威地区作为山东清洁能源的“主阵地”,规划了全省绝大部分的核电项目和半数的海上新能源项目。如何将这些清洁电力安全、高效地送出,是实现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

烟威特高压工程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工程投运后,将彻底解决胶东半岛清洁能源外送的通道瓶颈问题,为核电、风电等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提供有力支撑,极大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山东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还将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一个更加坚强、智能、绿色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齐鲁大地上由蓝图变为现实,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烟威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首基铁塔的成功组立,是山东电力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是一项工程技术的胜利,更是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战略、推动能源革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决心的体现。随着“双环网”的逐步建成,山东电网的安全可靠性、资源配置能力和对新能源的承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为山东乃至全国的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