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会不会像当年偷袭珍珠港那样,突然对中国发动偷袭?近期,这类疑问频繁出现在网络评论区。这背后,是很多朋友对日本当局近来
日本会不会像当年偷袭珍珠港那样,突然对中国发动偷袭?近期,这类疑问频繁出现在网络评论区。这背后,是很多朋友对日本当局近来政治冒险和军事动向的警惕。因此“不能轻敌”的提醒也就顺理成章。事实上,这种警惕并非没有来由,毕竟日本在历史上确有“不宣而战”的前科。尽管如今身处和平年代,我们仍需坚持“料敌从严”。

不过话又说回来,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同样需要基于现代战争逻辑和条件、常识来审视现实威胁,那就是:今天的日本,真有能力对中国发动突袭吗?敢不敢轻举妄动呢?从军事技术角度看,现代防御体系已远非二战时期可比。那时候美国把舰队都集中在珍珠港,才给了日本可乘之机。放到现在,各国军事部署早不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就说咱们的防御体系,那叫一个层层锁死——远程预警靠长基线雷达和预警卫星盯着天,末端防御有相控阵雷达配高空高速导弹守着家门口,防空识别圈织着不同层次的雷达、预警机、战机雷达网,海上还有驱护舰、潜艇和岸基雷达布下立体防线。别说想靠一次偷袭就造成毁灭性打击几乎不可能,单在这样“铜墙铁壁”的防御面前,日本想偷摸捅一刀子,也难如登天。

更进一步,现代传感器技术已实现质的飞跃。雷达从远程预警到战场监视,机载舰载全覆盖,几百公里外就能盯住目标;红外、光电传感器再加码,战场感知能力翻了几个量级。最关键的是这些传感器连成了网,信息实时共享融合,指挥员坐在指挥室就能掌握全局。就算个别节点被打掉,整个网络照样运转。在这么严密的“天罗地网”之下,日本任何大规模军事行动,根本无处遁形。再看硬实力对比,中日差距更为悬殊。中国经济规模超日本3倍,2024年工业产值更是日本的8倍还多。军力方面,咱们歼-20隐身战机超400架,日本才46架F-35到位;海军咱有3艘大航母、59艘驱逐舰、74艘潜艇,日本没有航母,只有36艘驱逐舰和22艘潜艇。这样悬殊的实力差距,日本若真敢“偷袭”,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不用说,战略层面上,日本还受到多重制约。战后的国际秩序与《和平宪法》限制了它的军事行动自由,而且外交上更需看美国脸色——华盛顿不会纵容它主动挑起对华冲突。再加上日本国土狭小,缺乏战略纵深,能源和粮食严重依赖进口,一旦发生冲突,我们完全可以切断它的海上生命线。

我们不好战,但绝不畏战。真正的安全源于实力支撑的自信——既不麻痹大意,也不妄自菲薄。中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三位一体”打击体系,火箭军的导弹能在十几分钟内覆盖日本全境,海军的驱逐舰可以在对方雷达范围外发动攻击,空军的轰炸机也能在一天内向日本投射大量精确制导武器。说白了,在现代战争条件下,日本想要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偷袭,可能性微乎其微。正所谓“能战方能止战”,我们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坚如磐石,实力也足够过硬——区区日本妄想武力介入台海,既如蚍蜉撼树,更似玩火自焚,势必自绝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