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轻于鸿毛》另类视角:消失的男人和优绩主义

《轻于鸿毛》豆瓣开分了,6.4。我觉得还算中肯,不高但也不冤枉。宋佳和佟丽娅两大花旦齐上阵,情节展开明显是女性互助的路子

《轻于鸿毛》豆瓣开分了,6.4。我觉得还算中肯,不高但也不冤枉。

宋佳和佟丽娅两大花旦齐上阵,情节展开明显是女性互助的路子,但人物关系建构并无新奇之点。但凡你有个基础的阅片量,看过《绿皮书》的优雅&粗俗组合,看过徐峥《囧》系列的精英老板&憨直民工组合,或者《唐人街探案》系列里的高智呆子&强社会化油子组合,都不会因粗粝社会姐和知性艺术女的组合眼前一亮——她俩各自符合人设,但西皮感一般呀……

不是说不能这么搭,经典搭配有经典搭配的道理,关键是呈现上又平又满,两个人的性格差异、不同困境,就差明摆着全写进台词里告儿你了,最后佟丽娅演的沈飞鸿还真写了一篇小作文给宋佳演的李鱼……就,感觉一挺优秀的命题作文,刻板印象套挺好但颗粒度不饱满,在主线这一块没啥意犹未尽的留白。

不过有趣的是,这个片儿吧,主线没留白,但暗线还挺有想象空间的。啥暗线呢,就是她俩那个死去的老公。

我看很多人说导演性别为男,所以他不懂女人,可是,他懂男人呀!

老钟,相继是李鱼和沈飞鸿的老公,正是他的突然挂掉,让两位女主角的命运产生了交集。他既是故事展开的导火索,也藏着这部电影的暗主题。这个死去的老公承载着两个女人复杂凌乱的记忆和各自未解的课题,而这两个女人也作为镜像,投射出了他在不同阶段的状态和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的软弱与无奈。

是的,别急着骂渣男,没责任感也好,喜新厌旧也好,这些都太表面了,他不是专门为了害人而生的,这么说吧,他给这两个女人留下的痛苦,跟他自己未被化解的痛苦程度是成正比的。从影片交待的有限信息来看,老钟这个人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极度要强;二个是爱好逃避。李鱼在回忆婚姻生活的时候,提到过这么一嘴:说儿子得了个第三就很满足,这一点挺好,不随他爸,他爸只想拿第一。由此可见,前夫哥他,就是对自己要求高到苛刻的挺变态完美主义的这么一个人。

这种人擅长自我为难,很多时候六七十分就能推进的事情,他非得追求个满分,即便拿了95分,也会着眼于差着的那五分。这是渗入他人格底层的一种偏执——拿第一不是值得庆祝的胜利,而是存活于世的充分必要条件。这也是一种刻入骨髓的存在焦虑——体面地活着是有条件的,被爱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完美、是强大、是无可挑剔,若达不到,迎接他的便是沉重的耻辱和无边的黑暗。

携带这种配置的人注定会活得很辛苦,对于赢的追求很执着,对于输或者平凡的耐受力又极差,一方面会因追求完美透支太多而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又会常常陷入永无止境的无望之中,即便赢了这场还有下一场,啥时候是个头呢?更何况,人也不可能一直赢。

仿佛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只能一次次爬坡,一次次精疲力尽,又一次次回到原点,然后再出发……这种心酸轮回的荒诞之点在于,总是拿第一是不可能的,但老钟们无法停止追逐第一的脚步,因为他需要用不断的赢、不断的居于高位来证明某种存在于世的资格。似乎只有通过赢拿到那个资格才可真正开始自己的快乐人生,而事实却是,真正的快乐人生永远无法开始,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了证明自己、争取资格上。

这样的人生注定是苦旅一场。

实在力不从心怎么办?逃啊!他会因为输和平凡否定掉自己整个人,所以他根本无法做到和挫败、瑕疵、问题好好共处,每一个问题都是证明自己不配活着的证据,都是让自我坍塌的强力推手。

于是他只能去构建一个乌托邦,一方面抚慰自己疲惫的身心,另一方面用屏蔽挫败的幻境来维持哪怕有保质期的<自我感觉良好>。那个大别墅、那些画、跟他聊艺术谈理想的文艺范儿妻子沈飞鸿,都是构筑这个乌托邦的建材。

我们人的任何行为,哪怕看起来再荒唐,那也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逃避也是种方式。小朋友躺平不上学也是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呢,乌托邦能为他的疲惫人生带来某种平衡,但他也将为此付出昂贵的成本。留给沈飞鸿的债务、那些理不清的纠纷,还有甩给李鱼的他自己一直没怎么管过的老妈,就是我们可见的他积累已久的成本。当你岁月静好,总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当你撒手人寰撂挑子,总有人骂骂咧咧为你料理后事。他为什么会自杀?可能是连他自己都无法直视自己的软弱,或者,他深深地感知到连艺术都不足以消解他的痛苦,再加上成本带来的负荷日益沉重,乌托邦的限期越来越短,所以他无颜面对,他无计可施,只得逃向另一个远方。虽然很遗憾,虽然两位女士很倒霉,但这也确实是被优绩主义深深捆绑的悲惨人生的真实写照。现实对他来说是漫长的苦役,他不堪重负,又逃无可逃,最终只能走向死亡。

那么李鱼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起初他为何会选择李鱼?可能是一个合格的战友吧,在他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尚未经受社会的鞭打时,还信心满满、志向高远,不觉得生活的荆棘会让他伤痕累累、一蹶不振,相信他们夫妻稳扎稳打、精诚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而当意外和无奈接踵而至时,他逐渐趴下,抬眼一看,李鱼姿态粗鲁狼狈但奋力挣扎的样子,愈发映照出他的软弱和无力。于是他选择去乌托邦里追求更好的自己,他扎进了艺术的怀抱,也选择了一个离红尘世俗更远的新伴侣。我不想说,面对现实的艰难,他应该像李鱼一样,没心没肺,摸爬滚打,不求完美,只求保底。人非机器,带着绵密的负面情绪和粗线条的妻子并肩战斗,只会让他更孤独更无助。他真正应该做的是调试自己的底层模式,打破对优绩主义的认同,挣脱变态完美主义的缠绕,长出“完蛋人生完蛋过”的厚脸皮……这不容易,却是除了“逃无可逃”以外唯一的出路。

打破优绩主义的桎梏,人可以活成什么样子呢?电影里那个卖成人用品的侄子正是老钟人生困局的具象化解法。留过学又怎样,让父亲失望又如何,他就开成人用品店了(大概是去霓虹留的学吧),因为他就是觉得人体和欲望是美的。有点小众,有点离经叛道,但至少他在坚持他认为对的理念,这是不被优绩主义所左右的活法,没有鲜花掌声和奖杯,但也能自得其乐。

不知如果老钟活着看到他这个侄子,是否会在刹那间豁然开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