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龙壁之首耀云中|大同九龙壁游览攻略:在一方琉璃壁上,触摸明初皇家的气度与匠心

从大同古城和阳街南行200米,一座朱红门阙下,一面高8米、长45.5米的五彩琉璃壁迎面而立——九条巨龙腾云驾雾,或昂首吐

从大同古城和阳街南行200米,一座朱红门阙下,一面高8米、长45.5米的五彩琉璃壁迎面而立——九条巨龙腾云驾雾,或昂首吐珠,或潜身探爪,鳞甲熠熠生辉,须发随风翻卷。这里便是被誉为"中国龙壁之首"的大同九龙壁,比北京故宫九龙壁早300余年,比北海九龙壁早400余年,是明初琉璃艺术的巅峰之作。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同古城"龙壁三绝"之一,九龙壁不仅是一座凝固的建筑史诗,更是解码明代藩王文化、琉璃工艺与城市记忆的鲜活样本。今年盛夏,记者随古建修复专家、琉璃工艺传承人及本地文化学者实地探访,结合景区最新服务升级,奉上一份"探龙壁、溯历史、品匠心"的全维度攻略。

从"代王府前照壁"到"中华龙文化地标":一面壁的600年传奇

九龙壁的故事,始于一场"藩王就藩"的皇家礼制。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被封为代王,就藩大同。为彰显藩王威仪,朱桂命人耗时近3年,在代王府门前修筑照壁。这面照壁以"九龙"为主题,取"九五之尊""龙腾盛世"之意,既符合礼制,又暗含对藩王身份的期许。

"大同九龙壁的独特,在于它‘早、大、精、全’。"大同市古建筑文物保管所研究员王利民介绍,现存九龙壁为明洪武末年原物(代王府于清顺治六年毁于兵火,仅存此壁),通体用426块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九条龙分居壁心、壁顶、壁座,形态各异却气韵贯通:

壁心主龙:中间黄龙居中,体态雄健,爪踏祥云,口衔火珠,是"帝王之龙"的典型形象;

两侧配龙:八条游龙或升或降,或戏珠或吐水,其中白龙腹下有一孔洞(传为工匠试火时留下的"瑕疵",反成"独一份"的趣味);

琉璃工艺:龙身采用"沥粉贴金"技法,鳞甲以孔雀蓝、正红、鹅黄等七色釉料分层烧制,历经600年风雨仍色泽鲜艳;

细节巧思:壁顶覆盖琉璃瓦,檐角蹲坐脊兽;壁座为须弥座,雕有麒麟、狮子、牡丹等吉祥纹样,整体"壁、座、顶"三合一,堪称明代琉璃照壁的"标准范本"。

"小时候总觉得这面墙‘只是好看’,现在才懂每块琉璃都是‘会说话的文物’。"72岁的大同老匠师张师傅说,他的祖父曾是代王府琉璃窑工匠,"听家里老人讲,烧制一条龙的釉色要反复调试十几次,稍有偏差整块构件就废了——古人‘精益求精’的劲头,比龙还‘精神’。"

五大主题路线:从建筑解码到文化沉浸,适配多元需求

九龙壁的魅力,在于它能满足"历史迷""亲子家""工艺控""摄影党"的不同期待。记者梳理五条经典路线,覆盖深度探访与互动体验。

路线一:龙壁解码·读懂明初皇家建筑的"密码本"(文史爱好者首选,建议2小时)

起点:景区入口→ 核心段:九龙壁本体→ 壁座浮雕区→ 琉璃工艺展→ 终点:代王府复原沙盘

这条线路聚焦历史与建筑:

本体精读:跟随讲解员观察九条龙的"身份等级"——黄龙为尊(对应代王),白龙次之(或为世子象征),其余青龙、黑龙等按方位排列,暗合"五行"学说;

壁座寻宝:蹲身细看须弥座上的浮雕:麒麟踏云(祥瑞)、狮子戏球(护佑)、牡丹绽放(富贵),每一幅都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明代雕刻典范;

工艺展溯源:展柜中陈列明代琉璃构件残件(如龙爪、鳞片)、烧造工具(匣钵、火照),配合3D动画演示"制模-素烧-上釉-釉烧"全过程。游客可对比现代复制品与原件的釉色差异,感受"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古法技艺。

"以前看龙壁只觉得‘热闹’,今天才明白每道釉色都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小周边拍照边记录,"比如黄龙用了‘姜黄釉’,耐高温且不易褪色,古人早懂材料科学的门道。"

路线二:亲子寻龙·在互动中种下"传统文化种子"(亲子家庭首选,建议2.5小时)

起点:亲子互动区→ 核心段:龙纹拓印工坊→ 琉璃小匠体验→ 龙影光影秀→ 终点:龙文化绘本馆

这条线路主打趣味传承:

龙纹拓印:在非遗师傅指导下,用宣纸、墨汁拓印九龙壁浮雕拓片(提供简化版小龙纹模板)。小朋友可把拓片装裱成书签,或拼成"九龙壁"迷你挂饰;

琉璃小匠:用陶泥捏制"迷你龙鳞"(模仿琉璃构件造型),晾干后上色(提供矿物颜料)。完成作品可盖"九龙壁小匠"印章,带回家作纪念;

龙影光影秀:夜间开放(19:00-20:30),通过投影技术在九龙壁上演绎"龙生九子"传说、代王府兴衰故事。光影与古壁交融,宛如"会动的文物纪录片"。

"孩子捏陶泥时问‘龙鳞为什么是波浪形’,我趁机给他讲‘龙能潜渊升天’的寓意。"北京宝妈张女士说,"这种‘动手+动脑’的玩法,比单纯看讲解记得牢。"

路线三:匠心传承·跟着老匠师触摸"琉璃温度"(工艺爱好者首选,建议3小时)

起点:景区工艺体验中心→ 核心段:琉璃烧造演示→ 龙纹雕刻实践→ 成品烧制观摩→ 终点:匠师工作室交流

这条线路深度对话非遗:

烧造演示:省级琉璃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现场演示"上釉"环节——用毛笔蘸取调配好的釉料,在素胎龙纹上绘制渐变色彩(如黄龙从颈部的浅黄过渡到腹部的深黄)。游客可尝试绘制简单鳞片,体验"一笔定色"的难度;

雕刻实践:在软陶上雕刻小龙轮廓(提供刻刀、模板),李师傅指导"龙须要飘逸,龙爪要有力"的诀窍。完成后可带走作为纪念;

成品观摩:参观窑炉,了解"二次烧制"关键技术(素胎烧至800℃定型,上釉后再烧至1000℃成瓷)。李师傅展示近年复制的九龙壁构件,"颜色能与原件‘对话’,我们就知足。"

"师傅说‘琉璃是火的艺术’,今天亲手摸过素胎,才懂这句话的分量。"陶艺爱好者小林说,"这种‘手作温度’,是机器复制不了的。"

路线四:四季寻龙·跟着节气解锁"龙壁新韵"(文化爱好者首选,建议半天+)

九龙壁将龙文化融入四季流转:

春醒·"龙抬头"民俗展(农历二月二):举办"剃龙头"体验、龙形风筝放飞、龙文化讲座,讲解"龙壁镇宅"的传统寓意;

夏荫·"龙戏水"光影季(6-8月):夜间开启"九龙喷水"装置(仿壁中龙嘴造型),配合水幕投影,打造"龙游壁间,水落云中"的梦幻场景;

秋实·"龙衔珠"丰收祭(9-10月):复原明代"秋祭"仪式,游客可穿汉服参与"献五谷""诵祝文",祈求"风调雨顺";

冬暖·"龙衔福"年俗展(农历腊月):展陈大同传统龙纹剪纸、年画,设置"写福字""拓龙印"专区,游客可将"龙福"带回家。

从"看古壁"到"续文脉"的三大亮点

为深化文化体验、强化情感联结,九龙壁景区今年推出多项创新:

保护升级:给"琉璃瑰宝"做"数字延寿"

"龙壁基因库"建设:用高精度3D扫描记录每块琉璃构件的尺寸、釉色、纹理,建立数字化档案,为修复提供"基因参照";

"微痕修复"技术应用:针对壁面轻微风化区域,采用纳米材料填补、紫外线防护涂层等技术,在不破坏原物的前提下延长寿命;

"云游九龙壁"上线:通过VR技术全景呈现九龙壁,游客可在线放大观察龙鳞细节,聆听每条龙的"数字解说"(由语音专家模仿明代方言讲述)。

体验升级:让"龙文化"从"墙"到"生活"

"我的龙纹日记"线上互动:游客可拍摄与九龙壁的合影,上传至景区小程序,AI自动生成"龙纹主题"电子明信片(含游客姓名、游览日期);

"龙壁小讲师"计划:招募10-15岁青少年学习九龙壁历史,培训后担任"小讲解员",为游客讲述龙壁故事(颁发证书并赠送琉璃小摆件);

"非遗+龙壁"快闪:邀请大同铜器、广灵剪纸等非遗传承人在景区展演,创作"铜器龙纹""剪纸龙壁"等跨界作品,展现"大同非遗矩阵"。

活动升级:全年有主题,月月有"龙趣"

4月·"龙壁诗会":邀请诗人、学生创作"咏九龙壁"诗词,优秀作品刻于景区诗碑墙;

8月·"小匠师夏令营":针对8-12岁孩子,开展"琉璃烧造初体验""龙纹设计大赛",结营作品由景区永久收藏;

12月·"龙壁跨年夜":举办"点龙灯"仪式(复原明代宫灯造型),游客可参与"挂龙愿"(写下新年愿望挂于龙形灯笼),祈福迎新。

九龙壁游览"保姆级"指南

开放信息:

自驾:导航"大同九龙壁景区",景区有2个停车场(收费5元/天);

公共交通:大同市区乘17路、27路公交("九龙壁"站下车);高铁至"大同南站",打车10分钟可达。

时间:8:00-18:00(旺季4-10月),8:30-17:30(淡季11-3月);夜间光影秀时间:19:00-20:30(夏季每周五、六开放);

门票:30元(含讲解服务);"深度文化套票"(含手作体验、光影秀)50元/人;

交通:

游览贴士:

壁面禁止触摸,讲解时保持安全距离;

光影秀期间人流量大,建议提前15分钟占位;

手作体验需提前1天在官网预约(节假日限量)。

服务设施:

游客中心提供轮椅、婴儿车、急救箱、雨伞租赁;

设母婴室(配备消毒器、儿童绘本)、无障碍通道;

出口处"龙文化文创店"售卖琉璃书签、龙纹笔记本、九龙壁模型,部分收入用于古壁保护。

记者手记:九龙壁,是一面墙,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

离开时,暮色中的九龙壁在夕阳下泛着暖光,九条龙仿佛要从壁上腾空而起。几位老人坐在壁前的石凳上闲聊:"咱大同有这面壁,多有面儿!""可不是,每次看都觉得祖先真厉害,这么大的壁,这么细的活,全凭手艺。"

九龙壁的动人,从不是单一的"壁有多华丽"或"历史有多久"。它是壁心黄龙的威严,是壁座麒麟的祥瑞,是老匠师手里的陶泥温度,是孩子们拓印时的专注眼神。它用600年的光阴告诉我们:所谓"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活着的精神——它承载着古人对"美"的追求、对"礼"的敬畏,也滋养着今人对"根"的认同。

这个秋天,不妨来九龙壁前站一站。不必急着拍照,只需仰头看九条龙在壁上翻涌,伸手摸一摸壁座的浮雕,听听老匠师讲"琉璃烧造"的故事。你会懂得:最好的旅行,是遇见风景,更遇见一段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频的生命共鸣。

愿九龙常舞,愿每段关于这里的记忆,都带着琉璃的光、匠心的暖,和文明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