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神话的源头,也是众多神灵的源头。神灵是自然之神力与生物之精灵的混合体。神灵由自然界变化所生,又管理和掌控着自然界。
神灵综合了人类和动物的有关特性。有的偏人性多点,属于神人;有的偏动物性多点,属于神怪。从神人到神怪,再到高阶神灵,是山海经神灵修行三部曲。
关于西王母的神话传说,自《山海经》开始。
西次三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按照书中的描述,西次三经和大荒西经里的西王母都是豹尾虎齿,属于神怪;而海内北经的西王母则是神人。
如果不知道三者成文时间的先后顺序,肯定会很奇怪,西王母究竟是神人还是神怪?怎么变来变去的?
青原认为,在成文时间上,海内北经要早于大荒西经,大荒西经要早于西次三经。
在海内北经里,西王母是非凡之人,能够使役三青鸟,属于神人类型。
到了大荒西经,增加了豹尾虎齿这种象征勇猛的动物特征,西王母变成令人望而生畏的神怪。
到了西次三经,增加了善啸的神力,西王母升级为超越神人和神怪的高阶神灵,并获得自然界的部分管理职能,成为掌控自然界的强大神灵之一。
之所以认定这样的先后顺序,其中一个依据是青原的地理位置考证:相比之下,大荒四经对应山系的位置偏外围。具体以后撰文说明。
西王母成为高阶神灵之后,与人类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
战国《竹书纪年》里有两处记载,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穆王:“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
作为对《山海经》的东施效颦,汉代《神异经》有记载,“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之,长一丈,头发皓白,鸟面人形而虎尾,恒与一玉女更投壶。”
东王公源自大荒西经昆仑之丘的人面虎身神,并变得更有温情。西王母和东王公,一西一东,一阴一阳,一冷一热。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勾践十年》:“乃行第一术,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
东汉末年,道教创立。西王母的神话被吸收入道教,成为地位极高的神祇,从此祭祀香火绵延不绝。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