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林黛玉寄居在荣国府里,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苦难生活。
其实,这是个错误认知。因为林黛玉这样夸张地说,其实是表达精神生活的苦恼,而不是现实生活的困顿。
事实上,林黛玉寄居荣国府,过的是非常奢侈的生活。
究竟有多奢侈?四种吃的方式透露出,一般人都达不到。

第一种方式,点餐。
没进大观园之前,林黛玉吃饭跟宝玉一样,每天与贾母一起吃。
很多人以为,这种吃大锅饭就是有啥吃啥。其实不然,每天吃的东西,都是可以点的。
此事是管厨房的内部人不小心透露出来的真相。
《红楼梦》第六十一回,管大观园小厨房的柳家媳妇说出这样一番话:
“连姑娘带姐儿们四五十人,一日也只管要两只鸡,两只鸭子,十来斤肉,一吊钱的菜蔬。你们算算,够做什么的?连本项两顿饭还撑持不住,还搁得住这个点这样、那个点那样?买来的又不吃,又要别的去。既这样,不如回了太太,多添些份例,也像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都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到一个月现算倒好!”
此话透露出两个隐含的信息,贾母每天的饭菜都是“翻牌”点出来。
贾母可以点,林黛玉自己也是如此。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秋雨之夜,贾宝玉探望林黛玉,临走之前说过这样的话:
“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
此话说的明白,林黛玉可以通过贾母点菜。
进入大观园后,林黛玉的待遇自然不会变。柳家媳妇说的,“这个点这样,那个点那样”的人当中,一定有林黛玉。
第二种方式,开小灶。
林黛玉第二种吃东西的方式与众不同。她可以在自己的潇湘馆里开小灶。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里,薛宝钗劝林黛玉少吃药多吃补品时说:“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当天晚上,薛宝钗就派人送来一大包燕窝。
林黛玉收下后,肯定不会让厨房去做。她会按着薛宝钗所说的法子熬粥喝。
此事被宝玉捅到贾母那里后,贾母吩咐王熙凤每天供应一两燕窝给林黛玉。
所以,林黛玉开小灶吃东西,是荣国府里的第一份。

第三种方式,吃饭分餐。
林黛玉不仅可以点餐,可以开小灶,吃饭时还非常讲究——分餐。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薛宝钗打发莺儿向林黛玉要蔷薇硝,在潇湘馆林黛玉告诉莺儿要去薛宝钗那里吃饭。吃饭前,她的丫环紫鹃便将黛玉的匙箸用一块洋巾包皮了,交与小丫头藕官道:“你先带了这个去,也算一趟差了。”
吃早饭,要用自己的勺子和筷子(匙箸),这个细节透露林黛玉每顿是分餐而食。
这种吃法在荣国府里应该算是比较另类的做法。
第四种方式,挑着吃。
林黛玉曾经跟薛宝钗说,自己与她不一样,一草一纸全是贾家供给。
这话说的不假,但是与事实却有出入,她的供给确实由贾家负责,但是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给制,而是“挑食”式的自给制。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记载,王夫人让人去请姑娘们一起来吃。原文写道:
请了半天,只有探春和惜春两个人来,迎春身上不耐烦,不吃饭;林黛玉自不消说,平素十顿饭只好吃五顿,众人也不着意了。
这个细节透露出,林黛玉吃饭很挑食。
事实上,不仅她自己挑食。贾母也帮着她挑食。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贾母吃饭时当众吩咐给林黛玉送菜。原文如下:
又指着“这一碗笋和这一盘风腌果子狸给颦儿宝玉两个吃去,那一碗肉给兰小子吃去。”
林黛玉这些吃法,有两种是与贾宝玉一样的待遇,除此之外,又有两种超过了贾宝玉。
林黛玉为何会有这样四种吃东西的情形?
简单看,原因无非两种,一种是因为身子弱,另一种是贾母疼爱她。
实质上这不是真正原因,最本质的原因是有钱任性。

林黛玉虽然说自己一无所有,只是指她手里没有钱,但并不代表她在贾府里没有财富。
林如海的林家世袭为侯,本人又是巡盐御史,死后一定会给林黛玉留下巨大的财富。
这笔财富没有在林黛玉的手里,应该由贾母掌管,本质仍归在林黛玉的账下。
所以,林黛玉一边哭穷,一边又显得非常有钱。
有钱就能吃好的,这个道理虽然庸俗却很朴素。
事实上,搬进大观园后,薛宝钗也通过大观园的小厨房点外卖,也有一比有钱任性的做派。虽然有钱任性让很多人不大舒服,但是却是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钱是生活的基础。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
《世人慌慌张张》的歌里唱,“人世间的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慌张”。
一个是古代所写,一个是现代所唱,却说出了同样的道理:钱很管用。这也揭示出林黛玉能在寄人篱下的生活里过很奢侈,最根本原因的就是有钱。
所以,不差钱,才能过上奢侈生活,这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