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星汉灿烂》太子妃是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的稀烂的?

在《星汉灿烂》里,太子妃孙氏绝对是一个命好的人,概括来说,就是明明是个灰姑娘,却偏偏拿到了大女主的剧本。太子妃出身农家,

在《星汉灿烂》里,太子妃孙氏绝对是一个命好的人,概括来说,就是明明是个灰姑娘,却偏偏拿到了大女主的剧本。

太子妃出身农家,她的父亲和文帝年少时是好友,两人曾开玩笑说要结儿女亲家。而几十年之后,文帝成了皇帝,而孙父依然是个农民,两家的阶层已经有了云泥之别。

原本贵为九五至尊的文帝可以不用理会年少时一句玩笑话,可是文帝还是觉得应该履行承诺,太子为了不让皇上老爸为难,便主动放弃了心爱之人,娶了孙氏为妃。

如果孙氏是个端正贤良之人,倒也不算委屈仁厚宽善的太子。可是孙氏偏偏是一个无才无德,心术不正,贪慕虚荣,心胸狭隘之人。

宫里随便拎一个宫女出来感觉都比孙氏强,所以孙氏能嫁给太子,成为人上人的太子妃,真的不得不说是祖坟冒青烟,走了大运了。

一般来说,皇室家庭都是复杂险恶的,需要步步小心,时时在意,可是她根本就不需要面对什么家庭矛盾,她的婆婆宣皇后最是宽和大度,温柔慈爱,对她很是怜惜,她的公公文帝也最是开明宽容,从不曾为难过她,她的老公太子在决定娶她之后,便已经打算要放下过往,和她好好过日子。

说实话,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只要她安分守己,不整什么幺蛾子,她的地位便稳如磐石,以后当皇后,当太后也不是不可能。

可惜命运给太子妃发了这一手绝好的牌,却被她打的稀烂稀烂的。

我之前在想,为什么太子妃会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后面看了好几遍写她的部分,得出的原因是:因为她一直把生活的主动权放在别人手中。

她自己才疏学浅,想到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丰富自己的内涵,而是希望别人不要展示太高的才华。

她出身微寒,娘家贫穷,想到的是借太子的权势在外面侵占田地,并且求太子给娘家亲戚一些官职,而不是鼓励亲人好好提升专业技能,再谈做官报效朝廷。

她不得太子的心,想到的不是如何端正自己的品行吸引太子,而是使用阴损技俩,陷害太子的前女友,即早已嫁入梁家为妇的曲泠君,导致曲泠君被丈夫家暴长达十年之久,以为这样曲泠君不好过,太子就能注意她爱她了。做梦吧?

如果一个人把生活的主动权完全放到别人手中,那么她的注意力就会一直停在别人身上,这样的人,没有自己的思考,难以认清自己,自己的喜怒哀乐全部建立在他人身上,要是哪天别人不再愿意搭理她,那她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所以当曲泠君的遭遇被揭开之后,太子妃的卑劣小人面目算是彻底藏不住了,皇后和太子终于意识到,娶错媳妇毁三代的严重性,于是不再心软,褫夺她的一切权利和财物,终身幽禁起来。

真是可悲。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主程少商。少商想要什么,从来都是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去获得,而不是希望别人施舍给她。

所以她总是头脑清醒灵活,对自己有着准确的认识,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积极进取的她,才会将生活过得生动有趣,有滋有味。因为她都是把生活的主动权抓在手里了。

这让我想起《知否》里面的张大娘子。

在明兰开解她之前,她每天想的是邹小娘如何骄横跋扈恃宠而骄;想的是盛丛兴如何宠妾灭妻拎不清;想的是新皇帝为了联合新旧臣子,才将自己嫁给盛丛兴这么个人。是以她每天唉声叹气,心情郁闷,最后还病倒了。

这是典型的将生活的主动权塞到别人手里了,别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她的心情和行为,再这样下去,估计就会变成没有思想,没有自我的怨妇了。

可是经过明兰的开解,张大娘子豁朗开朗,她不再时时刻刻关注丈夫和小妾的一举一动,也不再对现状自怨自艾,而是更加关注自己。马球场上的飒爽英姿,收获了丈夫的刮目相看,也获得了丈夫的敬佩和尊重。

这就是拿回生活主动权的人独有的魅力。拥有生活主动权的人,思想是活泛的,态度是积极的,精神是满足的,行为是平和的。这样的人,不管到哪里,都能把生活过得生动活泼,蒸蒸日上。

像文中的太子妃,就是一辈子都没明白这个道理。以至于一辈子都为他人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