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00多国强制要求我国销毁!中国拒绝签字,是什么武器这么恐怖?

集束弹药来历深二战那会儿,德国人先搞出点集束弹药的雏形,1940年他们用SD-2型炸弹对付英国那边,简单说就是一颗大弹里

集束弹药来历深

二战那会儿,德国人先搞出点集束弹药的雏形,1940年他们用SD-2型炸弹对付英国那边,简单说就是一颗大弹里面塞了好多小炸弹,扔下去后散开,覆盖一大片地,主要针对散开的士兵和车辆。效果是挺狠的,但技术还糙,战后大家一看这思路行,就开始改进。

苏联那边1943年在库尔斯克也用过类似的东西,反击德军时扔下去,扩大打击面。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大力发展这东西,美国人1950年代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调整释放方式,确保小弹均匀散布。

到1960年代,越南战场上美军大规模用起来,从1965年到1973年,扔了上百万枚到越南、老挝和柬埔寨。数据显示,老挝成了重灾区,至今还有几千万枚没爆的子弹药埋在地里,影响了17个省份的土地。

柬埔寨那边,美军扔了23万多枚,覆盖11万多个地方。战后这些没爆的家伙成了定时炸弹,农民种地、小孩玩耍,一不小心就碰上,造成伤亡。进入1970年代,阿富汗战争中苏联用过,直升机扔下去覆盖山区。

1980年代,以色列在黎巴嫩用,英国在福克兰群岛也试过。1990年代,海湾战争美军扔了6.1万枚,散布2000万颗子弹药,伊拉克战争2003年又扔1.3万枚。阿富汗2001到2002年,美军用过,留下不少隐患。

非洲那边,厄立特里亚和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双方都用,叙利亚和缅甸内战里也出现过。总的来说,这武器优势在于杀伤效率高,一下子盖一大片,适合打分散目标,但缺点也明显,未爆率高,战后害人。

国际组织报告显示,未爆率有时达40%,清理起来费劲,成本高。技术上,从早期简单型到后来加制导的智能版,演变反映了军事需求,但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国库存不同,美国储备最多,俄罗斯次之,中国1980年代才掌握技术,规模小,主要自用。全球用量大,遗留问题多,渐渐引起注意。

禁令风波起波澜

集束弹药的麻烦不光是战场上,战后遗留更坑人。国际社会一看不行,得管管。2008年5月30日,在爱尔兰都柏林,111个国家通过了《集束弹药公约》,核心就是禁生产、使用、储存和转让,还得销毁库存。公约定义清楚,子弹药重量20公斤以下,一颗母弹带多个那种。

到2010年8月1日生效,现在2025年,已有112个缔约国,加上12个签署国,总123个国家承诺遵守。最新是瓦努阿图9月8日加入,成为第112个。公约要求销毁库存,几百万枚已被毁,清理污染区也推进中。

2025年9月15日发布的《集束弹药监测报告》说,2024年所有记录受害者都是平民,强调危害大。另一个报告《清除集束弹药残留2025》8月1日出,焦点在2024年土地释放数据。会议上,9月16到19日在日内瓦开的第十三次缔约国会议,讨论执行情况。

立陶宛3月6日退出公约,挨了至少47国批评。但主要大国没签,美国、俄罗斯、中国、巴西等16国还在生产。为什么禁?因为这武器无差别,子弹药散开后不分军民,风一吹还偏离目标。

未爆的更麻烦,老挝每年几十人伤亡,清理几十年还没完。越南、柬埔寨、阿富汗、伊拉克都受影响,农业、基建受阻。近年来,乌克兰冲突中俄罗斯用RBK-500型,乌克兰从美国援助得到后也用,2023年7月美国转移库存,2024年伤亡至少193人,多是平民。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新受害者多在乌克兰、叙利亚、缅甸。国际红十字会强调,公约救了无数命,但执行有漏洞,有些改进型没禁。非签署国批评公约不公,大国博弈中,小国推动禁令,但现实冲突中武器还用。

禁令风波不止于此,泰国2025年7月在柬埔寨边境用过,柬方抗议危害平民。伊朗以色列短暂冲突中,伊朗用过携带集束弹头的导弹,6月19日击中平民区,国际组织记录违反人道。全球军控努力中,这公约是重要一步,但缺大国,效果打折。各国施压非签署国销毁,但这些国家有自家算盘。

中国拒绝自卫坚

中国没签公约,不是不重视人道,而是现实安全考虑。官方立场清楚,这武器仅用于防御,不主动用。中国起步晚,80年代才搞出来,库存有限,没出口记录。外交部多次说,如果所有拥有国都一致销毁,我们积极支持,但现在国际形势乱,大国没共识,单方面放弃等于削弱国防。

像美国一边不签,一边2023年给乌克兰援助;俄罗斯也用,还批评别人。中国主张平衡,通过技术规范减少危害,比如研发PBK-500U型,加目标识别和自毁功能,降低误伤。实际行动上,中国参与国际排雷援助,帮助柬埔寨、老挝清未爆弹,派专家用设备定位销毁,体现责任。

联合国会议中,中国代表解释投票,强调自卫权。公约虽好,但不覆盖所有类型,有些智能版例外。中国觉得,全面禁不如规范用,公平前提下参与军控。全球棋局里,主权安全第一,人道原则也得顾,但不能让步太多。

未来看,如果大国达成共识,中国愿加入,推动和平。毕竟,武器可怕在于人心,和平解决争端才是王道。中国一直倡导这点,在非洲、中东援助中也体现。禁令压力大,但中国立场稳,护家园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