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国作家驻村计划”作品选登丨许岚:迪庆的秋天(组诗三)

10月15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之旅”在北京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文艺报社、《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联合

10月15日,“中国作家驻村计划——和美文化发现乡村之旅”在北京正式启动。该计划由文艺报社、《诗刊》社、中国诗歌学会联合主办,云南成为首期驻地。目前,首批16位作家、诗人已奔赴云南16个州市的乡村一线,开展为期10至30天的驻村创作。

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挖掘当地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和乡村变迁,创作反映新时代和美乡村的动人作品,并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驻村作家创作的作品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本期选登诗人许岚的组诗《迪庆的秋天》,带您走进彩云之北,感受迪庆金秋的诗意与温度。

巴拉格宗

夜晚枕着涛声入眠

雪山轻唤黎明醒来

雄鹰在这里收敛了翅膀

雪莲花在这里停止了凋零

情歌在这里飞出了孤独

斑斓了山外的世界

我是一位迟到的土著啊

香格里拉大峡谷

安静或汹涌的岁月

却连说“不晚,不晚!”

我徒步的文字

唯有匍匐下身子

在一块石、一棵树、一朵草

一滴水、一粒土的村庄

向着日月星辰攀登

水庄村

水庄观音。慈悲于深秋的云端

呵护一小块地的重楼

香格里拉大峡谷深处

岗曲河的浪花托举着我

像一只羊,或一头牛

从水庄村的巴拉吊桥上

阳光般晃悠悠流过

高反离我越来越远

一位诗者。在香巴拉佛塔下

一个人生的垭口

捡拾游客没带走的垃圾

也捡拾自己的灵魂

彩林的抒情渐浓

雪季还在来的路上

天际离我越近

高反就离我越来越远

千年菩提树

五指张开凤凰之翅

将一只手。伸进时光的岩缝

3000多年了。慈悲葱茏为一面山

手上的拈花,一朵天下安

尼顶村

马帮和云南松

在海拔3300米的茶马古道驿站

休憩、吸氧

老屋里。藏族老阿妈的目光

自然温存着金沙江月亮湾

那柔美慈祥的摇篮

4292

澜沧江黄衫、星叶草、金铁锁

金黄落叶松。互不争宠

铺就一幅秋色锦缎

4292。白马雪山的一个垭口

滇藏公路风光的制高点

牛、羊、马群,与村民一起守护家园

生态理念的海拔高度

日照梅里雪山

多年以来

我生活的村庄

母亲的唠叨

总是在鸡鸣之前解开了黎明

就像此时此刻

梅里雪山的第一道叮咛

穿在我的身上

解开了故国

出发与归来的

第一滴

眼泪

澜沧江畔河谷的葡萄村庄

茨中。一个多民族群居的

移民村庄。一滴葡萄酒的远征故事

牵引我的到来

200亩的玫瑰蜜葡萄园

刚刚酿造完一场文化旅游

使得一座村庄的康养

又芳醇了1°

我多想在这片河谷住下来

将诗种植成一串串葡萄

将葡萄酿成一滴滴诗

同乐村傈僳族民居建筑群

远远的,远远的。我就看见你了

傍林近水的山坡

或楼式或落地式的木楞房

中国山地民族屋居文化的活化石

傈僳族人民榫卯的智慧

近近的,近近的。我就走进你了

抱团取暖何须一颗钉

层层叠叠的余、熊、蜂姓氏

云冷杉的建筑思想

得用民间鲁班的庹和拃来度量

我在你的幽深里。不停翻寻

究竟是哇忍波的哪一段音节文字

开启了母语的一把金钥匙

阿尺目刮歌舞的足迹

深一脚浅一脚

草编、织布、刺绣的农耕文明

在一栋乡愁记忆馆追忆

在川北农家出生的我

未曾打过皮绑腿、竹绑腿、绵绑腿

造访一户农家。簸箕里的稻谷

被火塘煨得圆圆短短

橱柜里的羊肚菌、天麻、蜂蜜

一小袋一小瓶地销往村外

沿着你陡坡式的古今。往下行

一栋栋断崖式的繁华塌陷

是我此时的心境。我很难想象你的悲凉

是零星三五家民宿就能安抚得了的

同乐村傈僳族民居建筑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之美、民族之美的画卷

早已风雨飘摇

得用我们当下的精神之美

及时予以修缮

婚礼

恩爱是彩礼,和歌为嫁妆

青峰之下。一件藏族盛装

与一件纳西族盛装

结为连理

格里卓村。这位老人

主持了婚礼,并盛情邀请我

品尝到了平生第一次的

藏式流水席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马玉林

领着乡亲,跳起热巴舞

为一对时代新人

献上一场古老的祝福

今天。我也是汇入多民族百姓人家的

幸福的一首歌

一杯酒

千年银杏树

晨曦说,需要早起

才能与启别村的这株

唯一的银杏树

一株孤独了千年的银杏树

一起孤独

见过和写过了许多古银杏

可站在这株孤独下仰望

我顿时缄默不语

像这株孤独簌簌落下的孤叶

苍穹之下

时光给古银杏树输液

古银杏树为我诗歌种植的一村银杏苗

输血

藏红花

到了格里卓村。“央坷”这位村姑

很肯定地纠正了以往我和许多人一样

认为“藏红花”产自西藏的想法

这一舶来品。在主人和寿祥的手里

已经生活了10多年

她喜欢海拔2000米以下

无污染的河谷沙地

喜欢饮山泉水

半年呆萌在室内。婀娜

是她紫蓝的花瓣,深红的内衣

半年居住在田间。接地气

纳天露,生长一粒感知农事、农耕文明

中药材智慧的果实

抗高原反应饮品、保健茶

面膜品、洗浴品……每一粒,每一滴

都是一位村姑,最云南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