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蜀道新韵》的影像与记忆

文/张晋四川省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蜀道新韵》摄影展,把一个抽象的词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道路,所谓蜀道是连接汉长安和

文/张晋

四川省艺术基金2025年度资助项目《蜀道新韵》摄影展,把一个抽象的词变成一个个具体的道路,所谓蜀道是连接汉长安和成都之间的这些蜿蜒曲折的路。在两个大都市之间,生活着川东的人,其实我们发现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相对贫困,每一个从蜀道走来或者生活在蜀道中的人,这些道路是他们的追梦之路或者求学之路。似乎只有离开这些道,才可以到达远方。所谓远方,对生活在四川山区的孩子来说,要么是来成都生活,或者去更远的大城市。十多年前,我生活的川东县城和成都之间尚没有铁路,没有高速,只有县道。我记得我父亲同事的儿子曾向我描述他第一次来成都上大学的感觉,他说自己再也不想要回去,无论如何都要生活在这里。

借这次展览的契机,让我第一次发现原来我小时候曾走过的那些路,上大学的路,来成都工作的路,或者因为创作曾走过的许多路,其实就是蜀道,而我就住在蜀道里。一个摄影展,最重要的不是从一个概念到另外一个概念,或者从一个概念到审美,我觉得这已不是今天艺术摄影的主要追求,而是通过一次关于蜀道的展览,让我们可以感知到虽曾向往已久却不能至的地方,比如米仓道,我很想去走走。这次展览让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道路本身,看到这些路所承载的农耕文明。

在农耕文明里,智慧的人们用火烧水激的方式见山开山,见石穿石,开辟出这些古道,去连通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或者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里,有很多的遗迹,很多的古建筑,很多的小道,都被淹没在这次展览企图要去呈现的路上。这一路有摩崖石刻、有摩崖造像、有碑、有古墓等等,一条道路它不是一种景观,也不应该是一种景观。蜀道本身它承载的是历史,是人们一脚一脚,一手一手,一次一次思考与劳动,修建出来的这些道路。这才让南丝绸之路成为可能。

我并不是在鼓励每一个人都要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挖掘历史,通读历史,而是我们不能对之视而不见,否则的话它又会成为一个优美的地形学摄影,一个优美的地貌。从摄影艺术的价值来看,我们首先要尝试去展现古蜀道的多样性,而不仅是输出好看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展览的构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川传媒学院的师生通过写生课程去行走古蜀道拍到的照片,第二部分是前辈摄影家不断往返于古蜀道上拍到的照片,而后者往往大气磅礴优美。从这里我们会看见一条叙事的线索,它讲究的是这种审美至上,而至于这个审美发生在哪里,它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审美可以发生在茶马古道,可以发生在康藏地区,可以发生在地貌壮阔的任何地方,这是审美至上的照片所过滤掉的。我们当然也需要这一类的表达,但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什么?是可以承载中国故事的这些古道。我想这一次《蜀道新韵》的展览给出了这样的一个视角。

这次展览的作品里面我们很少能看到人,这条道路上有养蜂人,有流浪汉,有依然坚持古朴生活方式生活的当地人,希望下一次展览我们可以看见有人走进照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希望有多种媒介,多种角度,多种身份的创作者加入进展览,这样可以给观众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的蜀道,甚至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兴趣,去走在这些蜀道上面。以旅游出名的瑞士为例,它们的阿尔卑斯山里面有很多供人徒步的小路,而且是当地文旅规划出了这些路径。如果我们的蜀道在将来也成为人们争相去徒步的地方,它就能够让更多人感知到那一段中国故事。不是从字面上,而是你用你的肉身,你用你的脚步去丈量这些厚重的泥土,这些几千年的弯曲小径。

作者简介:张晋,四川音乐学院教师、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