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乱世,曹仁凭借超凡的防守能力,成为敌军难以逾越的 “铁壁”,被尊为 “铁壁大将军”。
他在许多场重要战役中体现的顽强意志,给曹老板帮了大忙。
(一)防守许都,稳固后方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都。
曹仁被任命为广阳太守,后以议郎身份督军。
此后,曹仁一直负责许都及其周边地区的防御任务。
曹仁到任后,整肃城防,加强巡逻,防止奸细。
在曹仁的守护下,许都一直保持稳定,为曹操提供了可靠的后方。
在官渡之战时,曹仁也被授予防守许都的重任,让曹老板可以安心作战。
(二)应对刘备,出击平乱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刘备联合汝南黄巾军刘辟等人叛变,许昌以南地区纷纷响应,曹操顿时腹背受敌,坐立不安。
曹仁认为,南方诸县的背叛较为仓促且极不情愿,而刘备和袁绍的军队还在磨合期,此时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曹操从之,曹仁率领精锐骑兵南下,攻打刘备。
刘备溃败,刘辟被杀,曹仁收复失地,让曹老板能够继续在官渡与袁绍对峙。

(三)防御侧翼,保障前线
还是建安五年(200年),曹仁肩负起防御汝南的重任,预防袁军的侧翼包抄。
袁绍多次派军试图从侧翼突破,均被曹仁发觉并成功抵挡。
一次,袁绍部将韩荀企图从西迂回,切断曹军补给线。
曹仁在鸡洛山设伏,待袁军进入伏击圈后,曹军杀出,韩荀大败。
此后,袁绍不敢轻易从侧翼进攻,曹仁成功保障了曹操的侧翼安全。
(四)渭南之战,防守潼关
建安十六年(211年),在曹操征讨马超、韩遂的渭南之战中,曹操命曹仁为安西将军,督诸将扼守潼关,坚守营寨,不与马超正面交锋。
曹仁在潼关外扎营,与关中联军对峙,成功牵制了敌军主力。
曹操派徐晃从蒲阪津渡河,两路夹击敌军,获得最终胜利。

(五)江陵之战,坚守一年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赤壁大败后,留下曹仁镇守江陵。
此时,周瑜率领数万吴军乘胜进攻。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曹仁毫不畏惧。
部将牛金率三百敢死队杀出,被围。
曹仁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冲入敌阵将其救出并击退吴军,此举被称为“天人将军”。
最后虽因战略考量弃城,但曹仁坚守一年之久,为曹魏的喘息赢得了时间。
(六)樊城之战,顽强坚持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樊城成为争夺焦点。
曹仁奉命守城。
樊城被淹,城墙崩塌,军民恐慌。
曹仁坚守不退,亲自督战,顽强抵抗,终于坚持到大水退去。
曹仁凭借顽强毅力守住樊城,为曹操调集各部援军争取了宝贵时间。
最终,在徐晃的支援下,成功击退关羽。
总结
如果曹仁能够活到现在,加入解放军打阻击战,蒋介石也得称赞一句——排炮不动,必是十纵!
曹仁在各个战场上,稳妥防守,坚不可摧,为曹魏政权的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