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有这般境遇?走在人行道上正走着,一辆电动车冷不丁从身后“嗖”地窜过刹那间叫你心跳猛提、冷汗直冒;要不你骑自家合规电动车赶时间,瞅着身旁风驰电掣的“电摩”再瞧瞧仪表盘上死死锁定的25kmh,只能暗暗攥紧车把、急得直跺脚。
当下电动自行车的“速度较量”已不只是个人的烦心事,而是成了传遍整个网络的公共话题。央视的点名严厉批评,将非法解除限速的乱象暴露在众人目光之下;可另一方面,天天靠电动车上下班的普通人,在25km/h的限速中,有着诸多没法倾诉的委屈。
这一场关于速度的较量,得从五年前的一项新规谈起。2019年4月15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正式实施,给电动自行车套上了“枷锁”——不但清晰规定车速不能超过25千米每小时、整车质量限制在55公斤以内,还新增加了防篡改、防火阻燃等要求。而且居然在这样的新规下,开启了一场关于速度的博弈。
那时候市场里良莠不齐的超标车慢慢消失,马路上的电动车仿佛变得“守规矩”。
可规范的脚步从未停下,
今年9月1号,2024版新国标(GB17761-2024)正式施行,如此一来,又一回给行业引发大变动。
此次变动中,有好些让车主颇为满意的细节:铅酸电池车型的整车质量上限从55千克调高到63千克,载人载物更便捷;不用非得装脚踏板,少了个“累赘”买车成本也降了些;而且还鼓励安装后视镜,骑在路上能多瞅一眼后方,安全感也多了一成。
更关键的是安全升级,
新版国标清晰规定,电动车所用塑料的总质量不能超出整车的5.5%这就表示,以往那些被塑料件包得密不透风的“包车”往后将难觅踪迹,而且因塑料易燃导致火灾的风险,从根源上就大大降低了。
与此同时,电池、控制器、限速器的防篡改技术更为严格了,而且还要求安装北斗定位以及动态安全检测装置,一旦出现超速情况,电机竟然直接“断供”想偷偷提速都没了办法。
可越是有严格规矩,“钻空子”的人反倒越多。早在今年7月,央视的暗访便揭露了一个荒唐的实情:某些地方的“电动自行车一条街”,已然沦为“非法改装一条街”。商家对着顾客就敢拍着胸脯说:“只要你想要速度快,我就能够改!”拆掉限速器、换上大功率电机,原本合规的电动自行车,转眼间就变成时速能蹿到40kmh以上的“电摩”。
这般公然的违规之举,无疑是给道路交通安全埋下隐患。很快多地监管部门行动起来:重庆、甘肃华池、江西南丰等地,相继开展整治行动,扣车、拘留处罚力度一回比一回严苛。其实所有人都明白,25kmh并非“建议速度”,而是不可触碰的安全红线。
可红线之外,是千万通勤族的无奈,
“以往骑电动车去上班,半小时就能到,可如今限速之后,得骑上一个小时每天早上得提前半小时出发,晚上到家的时候,天已然黑了。
”一位上班族的吐槽,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路上多耗费的时光,挤掉的是吃早餐的时间,是陪伴孩子的时间,而且还是那难得的休憩时间。
还有人觉得特别委屈,“我闺女因为电动车开得慢,上班迟到了,被扣了全勤奖,这可是她大半个月的房租!
”
还有人有不同想法:“倒不如把目光放在人身上来管理。”他们认为,让骑电动车的人先考交通法规,合格后再上路;在路上多安装些监控,对闯红灯、逆行的就拍照罚款,要是3个月不处理违章就扣车。如此这般既管住了人,又保障了安全,反倒比单纯限制速度更有效。
一边是不可松懈的安全之弦,一边是理还乱的通勤之困,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难题”,绝非“该快”或是“该慢”这般简单。而且怎样在安全与便利间寻得平衡点,让规则不沦为累赘,让出行不再憋屈,或许才是这场探讨真正该有的要义所在。
声明:本文内容90%是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其他软件辅助。内容全部认真复核,文章主旨在于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