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白露,早上出门是不是明显感觉不一样了?有些地方可能路边的草叶上已经挂着一层薄薄的露水,摸起来凉丝丝的,白天再热,傍晚风一吹也会打个寒颤。我最近碰到不少朋友和同事说,这几天总觉得喉咙干、身上燥热,嘴巴没味道,有时候还老爱发脾气,以为自己是没休息好导致的呢。其实,这和2025年的“特殊气候秉性”关系很大——今年是乙巳年,风火偏盛,这个气候特点让肺就像被“又干又热的风”吹着,很容易出问题。而寒露时节呢,是立秋后秋季的第3个节气,也意味着我国南岭以及以北的地域都基本进入秋季,而秋季本又有秋燥的特点。这相当于,是燥上加燥,自然大部分人在这个时间段,就更容易出现这些“燥”的症状和感觉啦。今天咱们就从天文、中医到具体做法,把白露养生讲明白,不同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很多人只知道白露要添衣服,却不知道它背后藏着“身体该怎么调”的信号,咱们先从两个角度拆解清楚。
1. 天文学里的白露:温差拉大的“转折点”
从天文角度说,白露是太阳到达黄经165°时的节气,一般在9月7-9日之间。这时候有个很关键的变化:昼夜温差会拉大到10℃以上,比如白天可能还28℃,晚上就降到17℃左右,这种“过山车式”的温度变化,身体最容易适应不过来。尤其是北方区域,温差拉大的表现,则相对更明显。
还有三个典型的物候现象能帮我们感知白露:鸿雁开始往南飞,燕子(玄鸟)准备归巢,草丛里的寒蝉也不叫了。这些“自然信号”其实在提醒我们:天气要从“温”转“凉”,身体该从“散”转“收”了,尤其是负责“收敛”的肺,得要开始重点保护啰。

2. 中医眼里的白露:肺最怕的“燥邪”变了性子
中医讲“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白露正好在“秋养肺”的关键期。但今年的白露有点特殊,往年的燥邪多是“温燥”(像初秋的干热),今年因为是乙巳年,燥邪里还裹着“火气”,变成了“风火燥”。
可以把肺想象成“人体的加湿器”,平时靠津液保持湿润,能过滤空气里的杂质。但2025年这种“风火燥”,就像给加湿器旁边放了个小太阳:一方面“燥”会抽走肺里的津液,让喉咙干、鼻子痒,有的人可能还会皮肤干痒;另一方面“火”会让肺的“防护盾”变弱,稍微吹点风就容易感冒、咳嗽,这也是今年秋季很多人“小毛病不断”的原因。
二、别忽视!白露这3种身体反应,可能是“风火犯肺”的信号知道了白露的特点,接下来要会看自己的身体信号。2025年白露,身体可能出现“共性反应”和“今年特有反应”,对照看看你有没有。
1. 所有人可能有的“共性反应”:燥邪伤肺的信号
咽干、鼻子干:早上起来觉得喉咙像冒火,喝水也只能缓解一会儿,有的还会鼻子痒、偶尔流鼻血,这是燥邪先“攻击”了肺的“门户”(咽喉、鼻腔),把津液耗干了。
皮肤脱屑、痒:脸上或小腿的皮肤开始掉白屑,抓一下还会痒,尤其是洗完澡后更明显。中医讲“肺主皮毛”,肺里的津液不够,皮肤就像没浇水的植物,容易干、脆。
晨起咳嗽:早上醒来咳几声,没痰或者痰很少、很黏,咳不出来,这是肺在“自救”,想把里面的燥邪排出去,但因为津液少,没法形成“痰”,只能干咳。
2. 2025年乙巳年特有的反应:风火加在一起“更麻烦”
除了上面的“燥”,今年还多了“风火”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这3种情况,要特别注意:
肩背酸痛:总觉得后背发紧、肩膀酸,尤其是低头看手机后更明显。中医里肺的经络走肩背,“风火”堵在经络里,就像水管里卡了小石子,气血不通就会疼。
口疮、牙龈肿:嘴巴里长溃疡,吃东西疼,或者牙龈有点肿、出血。这是“火气”从肺窜到了口腔,加上燥邪“助燃”,火更旺了。
情绪烦躁:明明没什么事,却容易忍不住发脾气,或者心里慌慌的。“火”容易扰心神,加上肺的“收敛”功能变弱,情绪就像没拉好的窗帘,容易“飘起来”。
三、为什么今年白露会这样?用“五运六气”说清楚(不用怕,很通俗)提到“五运六气”,很多人觉得复杂,其实可以简单理解成“每年的气候‘脾气’不一样,对身体的影响也不一样”。2025年是乙巳年,气候的“秉性”主要是“金运不足、风火偏盛”,咱们拆开说:
1. 岁运特点:肺的“防护盾”变弱了
“五运”里,乙巳年对应“金运不足”——这里的“金”对应人体的肺。“金运不足”就像肺的“防护盾”变薄了,平时能挡住的风邪、燥邪,今年更容易“钻进去”。比如别人吹点风没事,你可能就会喉咙疼;别人吃点稍微干的东西没事,你可能就会咳嗽。
同时“金运不足”还会让“火气”变多——中医讲“金能克火”,金弱了,火就像没了“刹车”,容易“烧”起来,这就是为什么今年秋季很多人会有“上火”的症状,比如口疮、烦躁,尤其是白露之后,更需要注意肺部的保养。
2. 节气气运:燥湿交替,身体更难适应
白露期间的“六气”是“太阴湿土加临阳明燥金”,简单说就是“一会儿干、一会儿潮”。比如早上出门很干燥,喉咙不舒服;到了中午可能有点返潮,身上黏黏的。
这种“燥湿交替”对身体很不友好:肺喜欢湿润但怕潮湿,脾喜欢干燥但怕过燥,两者一矛盾,就容易出现“早上咽干、中午腹胀”的情况。尤其是本身脾胃弱的人,可能还会拉肚子或者便秘,这都是气候“反复无常”导致的。
四、分人群养生:4类人这样做,护肺又调风火知道了原因,接下来就是最实用的“分人群方案”。不管是家里的老人,还是经常熬夜的上班族,都能找到简单能操作的方法,不用花钱,也不用费太多时间。
1. 健康老年人:叩齿咽津+按中府穴,每天5分钟
老年人肺功能慢慢减弱,今年白露更要“护肺防外感”。推荐两个简单的方法:
晨起叩齿咽津:早上醒来不要马上起床,躺在床上,上下牙齿轻轻叩击36下,然后舌头在口腔里转3圈,把产生的唾液慢慢咽下去,这口“津液”是肺产生的“滋养液”,咽下去能补肺津,减少咽干。注意,一定要慢慢咽!!!
按揉中府穴:中府穴是肺的“门户穴”,在乳头外侧两横指的位置(如图,找不到可以对着镜子摸,按下去有酸胀感就是)。每天晚上睡前用食指按揉,左右各1分钟,能帮肺“排出”多余的火气,减少咳嗽。

2. 慢病老年人(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黄芪山药粥+控制晨练
慢病老年人不仅要护肺,还要避免“风火”影响基础病。重点做好两点:
喝黄芪山药粥:每天早上喝一碗,食材很简单:黄芪5克(药店能买到,切片)、山药50克(去皮切块)、大米50克,一起煮20分钟就行。黄芪能补肺气,山药能健脾,脾好了能帮肺“省力气”,还能避免吃太多补品上火。
减少晨练时长:往年可能晨练1小时,今年建议减到30分钟,而且要等太阳出来后再去(比如7点后)。早上露水重、风凉,容易让“风火”进身体,导致血压波动,或者诱发哮喘。
3. 经常熬夜的上班族:麦冬枸杞茶+22点前泡脚
上班族熬夜多,肺和肾都容易“亏”,今年白露更容易“上火又干燥”。推荐两个“办公+居家”的方法:
喝麦冬枸杞茶:把咖啡换成这个,材料:麦冬5克、枸杞5克,用开水冲泡,闷5分钟就能喝。麦冬能滋阴润燥,缓解喉咙干;枸杞能补肝肾,抵消熬夜的“损耗”,喝一天都不会上火。
22点前热水泡脚:熬夜后身体“火气”往下走,泡脚能把火气“排出去”。水温控制在40℃左右(用手背试,不烫就行),泡15分钟,泡到脚发红就停,不用泡太久,避免出汗太多耗津液。
4. 爱美的女性:银耳百合羹+“干洗脸”,养肺又养颜
女性都怕白露皮肤干、长皱纹,其实“皮肤干”根源是肺津不够,所以要“内补+外护”:
吃银耳百合羹:把甜点换成这个,做法:银耳1小朵(提前泡发)、百合10克、冰糖少量,一起煮30分钟,煮到银耳出胶。银耳能补肺津,百合能清火气,吃一周就能感觉皮肤没那么干了,比敷面膜还管用。
干洗脸:晚上洗完脸后,用手指指腹(或者刮痧板,不用太用力)从下巴开始,沿着脸颊刮到耳后,再从鼻子两侧刮到太阳穴,每个部位刮5次——这能疏通面部经络,把肺的“津液”送到皮肤表面,减少干纹。
小贴士:所有人都能吃的“清补食材”
不管是哪类人,今年白露都推荐吃“清补”的食材,比如鸭肉(炖汤喝,少放辣椒)、冬瓜(炒或煮汤)、梨(可以蒸着吃,避免生吃太凉),这些食材能补津液,又不会像羊肉、牛肉那样“上火”,符合今年“风火护肺”的需求。
五、别踩坑!这2个白露养生误区,很多人都犯了最后要提醒大家,今年白露和往年不一样,有些“老经验”可能不适用,别踩了坑。
1. 误区一:盲目“贴秋膘”,吃羊肉、牛肉补身体
很多人觉得“入秋要贴膘”,但今年不行。2025年白露“风火盛”,羊肉、牛肉是“温补”的,吃多了就像“给火添柴”,容易口腔溃疡、流鼻血,还会加重喉咙干。
正确的做法是“清补”,除了前面说的鸭肉、冬瓜,还可以吃点莲子(煮水或煮粥)、莲藕(清炒或凉拌,少放醋),这些食材能补身体,又不会上火。
2. 误区二:“秋冻”就是“不穿衣服”,越冻越好
“春捂秋冻”是老说法,但今年要“辨证冻”。如果是“风火体质”(比如平时容易上火、怕热、爱出汗),早晚出门一定要戴围巾,护住脖子——脖子后面有个“大椎穴”,是肺的“防护门”,受凉了容易让风邪进肺,导致感冒咳嗽。
如果是“虚寒体质”(平时怕冷、手脚凉),就别“秋冻”了,白露后可以穿个薄外套,尤其是早晚,避免“风火”没防住,反而冻出关节炎。
总结:2025年白露养生,核心就3句话
最后用3句简单的话总结,方便大家记住:
今年白露“风火盛”,护肺要“润燥+降火”,别盲目补;
不同人群有侧重,老人多按穴、上班族多喝茶,方法都简单;
避开“贴秋膘”和“瞎秋冻”,有不舒服及时看医生,别硬扛。
白露是个“承上启下”的节气,把身体调好了,后面的秋天、冬天都不容易生病。希望大家都能跟着节气走,养出好身体~
❗ 重要提示:
药材使用需辨明体质:脾胃虚寒者慎用百合、梨等凉性食材,阴虚火旺者忌用生姜、花椒等温热调料。
以上健康科普信息部分内容借助AI工具辅助创作,依据个人经验修订确认,仅供参考!鉴于个体差异巨大,不可替代专业医疗诊断与治疗建议。如有健康问题,请务必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执业医生。
#2025白露养生 #风火护肺 #乙巳年养生 #分人群养生 #白露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