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化验单上居高不下的肌酐和蛋白尿,很多肾友心里都充满了焦虑:难道就没有办法让这些顽固的指标降下来吗?
当然有。在肾病治疗中,除了我们常说的控制血压、血糖等基础治疗,还有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直接针对肾脏本身的“维护修复”工作。很多时候治疗都盯着一项指标 或者几个症状,往往忽视了对肾脏功能本身的改善,导致病情容易反复,加重,久久不能好转。
所有出现的异常症状其实都是肾脏本身在“求救”,要想把肌酐,尿蛋白这些指标控制住,对于肾功能损伤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一般需要从三方面入手:抗炎,疏通排毒,补益修复!

除了常规的用药之外,中医药对肾脏的修复疏通也有着积极作用,有一些药物本身作用比较强大,兼顾多种作用,今天来给给大家讲讲三味“护肾药”,有助于实现肌酐和蛋白尿的“双降”。
第一味:川芎堪称肾脏“管道疏通工”
肾脏内部布满了微小的血管,它们就是肾脏的“生命管道”。当这些管道血流不畅、出现淤堵时(中医称为“血瘀”),肾脏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受损,滤过功能下降,肌酐自然难以排出。
川芎,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能手。它就像一位专业的管道疏通工,擅长活血行气,能够有效改善肾脏的微循环,让堵塞的“管道”重新变得通畅。当肾脏的血液供应恢复,不仅残余肾单位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整体的排毒能力也会增强,为肌酐的下降创造了基础条件。

第二味:大黄则是“消防员”
肾病常常伴随着炎症反应,这就像肾脏内部燃起了看不见的“小火苗”,持续损害着肾细胞,导致蛋白尿漏出不止。
消防员的工作是灭火,而肾脏需要灭的是“炎症火”。其中大黄它通过清热解毒、泻下通瘀的作用,能有效扑灭这些炎症之火。更独特的是,它能通过肠道给身体里的毒素比如肌酐、尿素氮)开辟一条“泄洪通道”,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通腑泄浊”。当毒素从肠道多排出一分,肾脏的负担就减轻一分,肌酐水平随之下降,同时由于炎症被抑制,蛋白尿的漏出也得到控制。

第三味:黄芪辅助修复有一手
前面两位,一位负责疏通,一位负责灭火,但受损的肾单位还需要修复和巩固。这就轮到黄芪登场了。
黄芪是一位出色的“核心修复师”,它的主要本领是“益气固摄”。“益气”是为疲惫的肾脏补充能量,增强它自身的工作能力;“固摄”则是像给肾小球的滤网“加密加固”一样,牢牢守住宝贵的蛋白质,防止它们泄漏。对于长期患病、正气不足的肾友,黄芪能从根本上提升肾功能的状态和稳定性,是实现蛋白尿长期稳定的关键角色。
这三味药,一个疏通排毒。一个扑灭炎症之火,一个补益修复,可以组成一个有力的“战队”,针对肌酐和蛋白尿产生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当然中医药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和因人而异的辨证。
对于肾病进展在不同阶段,具有方剂不只这三类药物,还需要联合多种药物去互相激发,让疏通,排毒,活血,补益,消除炎症等多种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才能尽可能拉住肾衰竭的步伐。此外还需要强调一点,任何中医药用前都需要先辩证,不辩证就吃药,作用达不到,反而耽误病情。千万不要硬吃药,看着这个药好我泡点喝水吧,其实没有什么作用,要记住对因对症治疗才能事半功倍,短时间内见到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