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假是指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在春季和秋季各设置一次假期,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形成 "一学年两学期四假期" 的新型假期制度。目前实行春秋假的地区一般会讲春秋假与五一、十一合并放假,既没有改变原有的放假时间与教学时间,又能增加学生的连续休息时间,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放松休息、参与实践活动或与家人出行旅游。另外,春季和秋季也是青少年长身体的关键时期,现在的中小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充分的休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也是我国教育从 "应试教育" 向 "素质教育" 的转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早在 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就首次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2014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 "在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中小学可按有关规定安排放春假"。同年,杭州市中小学在全国率先进行春、秋假试点,开启了地方实践的先河。
放假的时间一般都是与小长假或周末相连,比如杭州2025 年部分城区的秋假自 9 月 28 日开启,春假则多安排在 4 月底,与 “五一” 假期连休;秋假多安排在 9 月底,与国庆假期衔接;广东佛山2025学年的秋假安排在 11 月 12 日至 14 日,共三天;春假安排在 “五一” 假期前后,共两天;湖北恩施州春假和秋假时长均不少于 1 周,原则上与法定节假日或双休日衔接,鼓励学生参与春耕农忙、秋收劳动实践;江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行将 “五一” 前 3 个工作日、国庆前 3 个工作日分别设置为中小学春假和秋假,并联动企业允许家长调休 1-2 天陪伴子女,通过这种政企合作的模式,解决了家长休假不同步的问题。
春秋假制度的实施对学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身心健康、学习效果、综合素质等多个维度。
改善学生身心健康状况
从生理角度看,春秋季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适当的休息与运动有助于生长激素分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应对后续的学习;从心理健康角度看,春秋假为学生提供了缓解学习压力的机会。避免长时间的学习产生疲劳和焦虑,让学生有时间调整心态,放松心情。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春秋假能让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升综合能力,例如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增强社会责任感。
增进亲子关系
春秋假为家庭提供了更多的亲子互动机会,家长可以利用春秋假陪伴孩子,一起旅游、开展亲子活动如户外运动、手工制作、读书分享等,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互动,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成长不仅在于学习成绩,更重要的事品德、能力、眼界等方方面面。
带动旅游消费增长,缓解旅游高峰压力
春秋假对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最明显的。春秋假的实施可以使客流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流,缓解五一、国庆等假期的旅游高峰压力,改善景区 “淡旺季” 不平衡的问题,这种错峰效应不仅降低了旅游成本,还提高了旅游体验,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服务质量的下降。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春秋假增加了旅游出行的消费时间,能有效拉动亲子游、研学游等市场消费,带动文旅、餐饮、交通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场所的参观量大幅增加,并且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春秋假为酒店餐饮行业带来了稳定的客源,某些地区还推出了 "亲子套餐"、"家庭房" 等特色服务,提升了服务品质和经济效益。
万事有利就有弊,尽管春秋假的实施具有很多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
学习状态受影响: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自制力较差,开学刚收心就又放假,可能会导致学习状态不稳定,影响学习效果。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孩子可能因此沉迷电子产品。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视,不仅影响视力,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
家庭照管困难:对于父母均为打工人的家庭来说,可能存在孩子独自放假在家无人看管的情况,害怕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使得孩子的安全和教育成为难题。
经济压力增加:经济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春秋假本身不收费,但为了让孩子的假期过的更有意义,家长往往会花钱给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如研学活动、兴趣班、托管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春秋假的实施,使得利大于弊,各地应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融合,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春秋假制度发展路径。
完善配套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配合中小学春秋假时间安排家长错时休假,研究出台相关鼓励措施,让家长与孩子可以 “同频休假”,解决家庭照管难题。
合理设置假期:各地应结合气候条件、学习安排、考试时间等本地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避免全国 “一刀切”情况的出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向、积极的作用。
规范假期活动与服务:学校应合理安排春秋假期间的活动,避免给学生和教师增加过多负担。同时,规范假期托管服务的收费项目,完善教师假期加班薪酬保障;鼓励有资质的社会机构组织游学、场馆育人课程等,进一步丰富春秋假文旅产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活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