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善良”等网暴言论,夺走未成年人刘学州的生命;一场跨越数年的诉讼,我们至今仍在为逝者刘学州的生命尊严抗争。如今,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二审迎来了重磅进展——知名学者储殷将以专家证人身份出具专家意见,为这场全民关注的“反网暴之战”注入了关键力量。

回顾整个案件,悲剧的根源早已刺痛人心:被告仅需动动手指,在抖音留下“有心机”“会身败名裂”的恶意评论,就将身处困境的未成年人推入深渊;而刘学州的养外祖父母为维权,却要顶着丧亲之痛收集2000多条网暴证据,经历漫长诉讼周期,最终一审获赔的6000元,远不及实际付出的时间与金钱成本。
这正是当前网络维权的残酷现实:受害者维权如攀山,侵权者施暴如泼水。也正因如此,储殷教授的介入更具意义。在庭上出具的专家意见,他将围绕三大核心问题表达观点:
第一, 如何精准认定网络暴力中的“恶意言论侵权”,避免“正常评论”与“人格侮辱”的边界模糊;
第二,如何破解“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的结构性困境,让受害者不再“赢了官司、输了精力”;
第三,平台在网暴事件中应承担怎样的审核与处置责任,能否建立更高效的“一键反网暴”机制。

此前,法律专家已呼吁二审法院提高精神赔偿标准、支持维权成本转移,甚至未来引入“惩罚性赔偿”。
储殷教授作为知名学者,其意见一定可以为案件的审理提供专业参考,更能够推动全社会对“反网暴”的深度思考——毕竟,刘学州的悲剧不该只是一个个案,更该成为改变的开始。
最后,我们期待的不只是一份维持原判的判决,更是一次对网络暴力的“重拳出击”:让恶意评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让维权者不再孤军奋战,让每个未成年人都能在网络空间里免于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