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周日)晚21点,一档“即兴共创音乐采风纪实节目”《听,谁在唱歌》在东方卫视悄然开播了。
出乎我意料的,这档节目由于适发起。
之前,看过于适主演的一些电影电视剧作品,没想到他还这么热爱音乐,喜欢唱歌。
这档节目区别于目前开播的很多音综,而是打着“听山河声音,唱人间烟火”的理念,深入草原、山林、村落中,去切实地感受民族生活,从中采撷音乐元素,生发创作灵感,即兴创作。
这让我想到《诗经》。
《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每年春天,采诗官就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最后演唱给周天子听。
而“采风”也就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开拓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如今《听,谁在唱歌》,感觉就是音乐人们的一次“音乐采风”。
打破传统,没有比赛,即兴而歌
节目注重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包括山峦、草原、市井烟火。
于适来到彝族大凉山,首先和音乐合伙人莫西子诗见面,莫西子诗就带于适深入了彝族的集市,看到了彝族漂亮的银饰,彝族特有“会说话的乐器”口弦,看到了他们特有的仪式“毕摩”。
于适和莫西子诗在小河边散步时,就此情此景,就即兴创作出一首歌来。真正地触景生情,即兴而歌。展示出了自己的创作才华。
在他们接上胡海泉、韩庚、戴佩妮后,看着外面的风景,他们开始了在车上的即兴创作《听,谁在唱歌》。而通过超车,几人兴奋起来,又即兴创作出另外一首快节奏的歌曲来。
即兴创作中,虽然几个人唱的同一个调,但因为每个人的音乐审美不同,旋律走向上会很不同,这样的碰撞变得趣味横生。
聆听,民族原生态音乐
在彝族花儿大会中,彝族姑娘小伙子们展示了彝族的民族服饰,那些繁复的银饰银光闪闪,服装和帽子都是满满仪式感,追求美的天性,让这个民族拥有着无穷的创造力。
他们展示着自己的才艺,比如月琴,以及彝族说唱,还有他们的人生故事。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相爱的人娇羞的依偎在一起、他们盛装而歌时那发自内心地快乐,感觉到这片土地带他们的,远不止生活,更有深扎在土地上的踏实、坚韧、满足感,就像那首《不要怕》。
他们以山河为幕,以大地为台,就在大凉山的山巅云海、市集河边,进行着表演和创作,打破了传统舞台的边界,真正地让音乐融入了生活。
模式创新,回归音乐本真
《听,谁在唱歌》跳出了工业化制作流程和竞技PK的传统模式,即兴创作,追求音乐在生活与自然中最原始、纯粹的诞生状态,回归了音乐最本来样貌的探索。
在节目中,音乐人们没有紧张,只有放松地享受音乐,深度融入了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不仅是“采风”,更是深度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当他们穿上当地服饰、学习传统工艺、参与节日庆典(花儿大会)时,就是换种身份,体验了另一种生活。
而这种新鲜感、新奇感、刺激感,才是音乐生发的源泉。
镜头里,每一帧画面都美得像一首诗,为观众提供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也是一场“云旅行”。
看《听,谁在唱歌》,就像是一场音乐旅行,让人从头到尾的心情愉悦。
这档节目让我发现,音乐是如何从生活中来,又再到生活中去的。最后一个镜头,音乐发起人于适和胡海泉、莫西子诗韩庚、戴佩妮、马頔、刘凤瑶等共同组成的“寻乐团”在山上唱着于适的即兴原创歌曲,有种在阿勒泰的感觉,自在、放松、真正地给予了观众一种治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