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钟撞破晨雾,老尼敲着木鱼走过青砖甬道;偏殿里,78岁的王奶奶正跟着师父学抄《心经》,笔锋间藏着运城的烟火气……”站在龙兴寺山门前,看朱漆门钉映着朝阳,《山西宗教文化研究》学者李教授轻声感叹,“这不是一座普通的寺庙,是盛唐气象的‘活化石’,更是运城人心里的‘精神原乡’。”
作为晋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古刹之一,龙兴寺坐落在运城市盐湖区安邑古镇东北隅,背倚中条山余脉,前临运盐古道,自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始建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四次大修,现存山门、大雄宝殿、藏经阁等12座建筑,其中大雄宝殿为唐代原构,被古建泰斗罗哲文誉为“山西唐代木构的孤例”。2024年中秋假期,这个距运城市区15公里、与运城盐湖相距8公里的“隐世古刹”,日均接待游客超5000人次,其中35%为北京、西安等地的古建爱好者,25%为本地信众,更有年轻人专程来此“寻找唐代的呼吸”。
千年基因:从“皇家寺院”到“百姓道场”的文明密码龙兴寺的故事,要从一块唐代碑刻说起。
寺内“龙兴寺碑”记载:唐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母亲窦太后,下诏在“运盐要冲、佛道交汇”处建寺,赐名“龙兴”,寓意“国运昌隆,佛法兴盛”。宋代,寺内曾藏宋太宗御赐《大藏经》一部;金元之际,虽遭兵燹,大雄宝殿却因“结构精巧、用材考究”得以保存;明清两代,寺内香火鼎盛,成为晋南地区“祈福求子、消灾解厄”的中心。
最能体现其“皇家底色”与“民间温度”的,是寺内三大核心建筑:
大雄宝殿:唐代的“木构教科书”: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殿内供奉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贴金铜佛,虽经后世重妆,仍可见唐代造像“丰腴饱满、慈眉善目”的风格。“梁架结构完全保留了唐代‘偷心造’‘计心造’的斗拱做法,尤其是柱础上的覆莲纹,与五台南禅寺如出一辙。”古建修复师赵师傅说,2019年大修时,工匠在梁架内发现唐代墨书题记“贞观拾叁年岁次己亥”,印证了始建年代。
观音殿:宋代的“慈悲美学”: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年),殿内悬塑“南海观音”群像最为惊艳——3米高的观音立像脚踏莲台,背后悬塑出山海、楼阁、飞天,衣袂飘举间,似有海风拂过。“这些悬塑用了‘堆塑’技法,泥胎中掺了棉花和麻,历经千年不裂,比敦煌彩塑还多了份‘人间烟火’。”运城非遗传承人张奶奶说,她从小跟着母亲来此,看悬塑“活”了一辈子。
藏经阁:明清的“文化宝库”:二层木构楼阁,现存明版《大藏经》残卷32册、清乾隆帝御笔“法雨均沾”匾额。阁内还陈列着寺内历代高僧的“塔铭”(墓志铭),其中明代高僧“无碍禅师”的塔铭记载了他主持重修大雄宝殿的始末,是研究寺院史的重要文献。

龙兴寺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安邑古镇,交通便利,适合与运城盐湖、解州关帝庙、运城博物馆组成“晋南文化线”。
交通与开放公共交通:
高铁:运城北站下车,乘102路公交至“安邑古镇”站(40分钟,票价5元),步行10分钟即达;
自驾:导航“运城龙兴寺”,市区出发约25分钟,寺前有免费停车场(节假日需早到占位);
长途汽车:运城中心汽车站乘“安邑专线”至终点,打车5分钟到寺。
门票与预约:
免费开放(需通过“龙兴寺”公众号实名预约,每日限额3000人);
开放时间8:00-17:30(17:00停止入场,全年无休);
特殊人群:60岁以上老人、军人、残疾人凭有效证件优先入寺;1.2米以下儿童免票(需成人陪同)。
服务与体验导览服务:
人工讲解:中文讲解20元/场(10人内),由寺内“禅文化志愿者”担任,可讲解建筑、碑刻与历史故事;
电子导览:租赁语音导览器15元/台(含“重点文物解读+禅语音频”);
数字导览:微信小程序“龙兴寺寻禅”(免费,扫码听“每座建筑的秘密”,含唐代斗拱建造动画)。
文化体验:
“抄经课”:每日9:30-11:00、14:30-16:00,在观音殿东侧“抄经房”,提供宣纸、毛笔,跟师父学抄《心经》(免费,作品可带走);
“禅茶体验”:藏经阁后“竹影轩”,品运城本地“盐池茉莉花茶”,听师父讲“茶禅一味”(30元/人,含茶点);
“素斋雅集”:每周六11:30-13:00,寺内“五观堂”提供素面、素包子(10元/份),食材多取自寺后菜园。

路线:山门(看“龙兴寺”匾额)→ 大雄宝殿(数斗拱、辨唐宋风格)→ 观音殿(赏悬塑南海观音)→ 藏经阁(读塔铭、看古经)。
亮点:
大雄宝殿“斗拱密码”:殿内共有斗拱36朵,其中“七铺作双杪双下昂”斗拱为唐代原物,讲解员会用激光笔标注“偷心造”与“计心造”的区别,直观感受唐代木作的精密。
观音殿“悬塑微观察”:用放大镜看悬塑细节——飞天的飘带卷着“卷草纹”,楼阁的瓦当刻着“莲花纹”,每一处都是宋代工匠的“微型美术馆”。
2. 亲子禅趣线:给孩子“可触摸的传统文化”(推荐时长:2-3小时)路线:山门广场(喂锦鲤)→ 抄经房(学写“福”字)→ 观音殿(认“十八罗汉”)→ 寺后菜园(摘菜、喂兔子)。
亮点:
“小小建筑师”体验:在大雄宝殿前,用积木模拟“斗拱”搭建,孩子通过拼接“坐斗”“拱枋”,理解唐代建筑的“力学之美”。
“罗汉找朋友”游戏:观音殿内18尊罗汉像各有特征(有的扛经卷、有的持如意),孩子根据提示“找最慈祥的罗汉”“找拿武器的罗汉”,在游戏中记佛教文化。
3. 摄影创作线:捕捉“唐韵与烟火”的光影(推荐时长:半天)最佳机位:
晨雾中的大雄宝殿:7:30前抵达,薄雾绕着飞檐,斗拱的阴影在地面拉出长长的线条,适合拍“水墨古寺”。
观音殿悬塑特写:用侧光拍悬塑细节,飞天的飘带、楼阁的窗棂,层次分明,自带“电影感”。
黄昏的抄经房:夕阳透过竹帘洒在宣纸上,老人握笔的手、孩子歪扭的“福”字,充满时光的温度。

“龙兴寺的特殊,在于它从未远离过生活。”运城市文旅局非遗科科长刘芳说,寺内的“抄经课”“素斋雅集”不是表演,是百姓日常的修行;碑刻里的“祈雨记”“求子疏”,藏着运城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的期盼。
如今,龙兴寺不仅是旅游景区,更成为“晋南禅文化传承基地”:本地学校开设“古寺里的历史课”,学生通过拓印碑刻、观察斗拱学历史;寺内高僧与高校合作,整理寺藏《禅门日诵》手抄本;抖音上#龙兴寺的日常 话题播放量超500万,网友留言“看了这里的晨钟暮鼓,心突然静了”。
温馨提示:做有“共情心”的“古寺访客”最佳游览时间:春秋季(4-5月槐花缀满山门,9-10月银杏染黄庭院);夏季避开正午(古建遮阴少,备遮阳帽);冬季需穿防滑鞋(青石板遇雪易滑)。
参观礼仪:大雄宝殿内禁止拍照(闪光灯伤文物);抄经时保持安静(可轻声交流,勿喧哗);喂锦鲤用寺内提供的饲料(勿投面包屑,保护水质)。
延伸体验:游览后可步行10分钟到安邑古镇,吃“运城臊子面”“安邑凉粉”;或打车20分钟到运城盐湖,看“银湖夕照”,感受“古寺+盐湖”的双重诗意。
游客说:“在这里,我找到了‘慢下来’的理由”
“带孩子来之前,他总说‘寺庙很无聊’。在抄经房,他跟着师父写了三遍‘心经’,最后举着纸说‘妈妈,我觉得菩萨在笑’。”运城妈妈陈女士翻着孩子的字,“原来传统文化不是课本上的字,是能摸得到、写得出的温暖。”
结语
龙兴寺不大,小到从山门走到藏经阁只需10分钟;龙兴寺又很大,大到装得下唐代的斗拱、宋代的悬塑,装得下运城人的祈福与日常,装得下一座城市对“慢生活”的坚守。
当你触摸大雄宝殿的斗拱,当你看孩子在抄经房歪头写字,当你闻着寺后菜园的青菜香——你会懂得,所谓“古寺”,从不是时间的标本,是活着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人用香火、用抄经、用对“静”的向往,续写的“中国故事”。
下一次来运城,别只看盐湖的五彩、关帝庙的威严。来龙兴寺吧,站在唐代木构的飞檐下,听晨钟敲响,看炊烟升起,你会看见,千年的光阴,原来就藏在每一片瓦当、每一缕香火里。
(注:部分体验项目需提前在公众号预约;节假日人流较大,建议错峰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