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了两年无人机行业,见过最可惜的挂科情况就是:理论考 79 分(超视距80 分及格),实操 8 字飞行轨迹差 10 厘米压线,还有因为忘带身份证在考场外哭到开考的……
其实 80% 的挂科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踩了这些 “隐形红线”。今天把考官没明说但必须注意的细节整理出来,建议考前 3 天反复看 —— 比多练 10 小时实操更有用。
一、CAAC考试的 “坑”,比你想的多别觉得 “我练得熟,肯定能过”。去年深圳考点的数据:超视距考生通过率 65%,其中 30% 挂科原因是 “设备没检查”“流程搞错”,跟技术半毛钱关系没有。
举几个真见过的例子:
有考生带了无人机但没校准遥控器,起飞后发现摇杆反向,直接冲出考试区域挂科的;
有理论考结束以为没事,结果忘了还有 “综合问答”(10 题要对 7 题),超时没答完的;
有超视距考生地面站操作时,没连 CAAC 云端系统,成绩直接无效的。
二、考前必看:5 个 要点,重视就赢了 80%1. 证件不全?进不了考场!这是最蠢也最常见的坑。去年郑州考点有个考生,考前一天特意把身份证放出门的玄关处,到考场才发现没拿,求考官通融也没用 —— CAAC 规定必须带身份证原件,复印件、电子档全不认。
必做清单:
考前一晚单独装袋/装包里:身份证(检查有效期,过期的话办临时身份证,提前 3 天去派出所)、体检报告、考试承诺书(机构会给,签字按手印)。
定两个闹钟:一个提醒带袋,一个考前 1 小时到考场。
2. 设备出问题?练得再好也白搭见过一个考生,实操时电池突然断电 —— 他考前只充了一块电池,还没检查续航,结果飞一半掉下来,直接挂科。在机构里学习的学员们一般不会有这种担忧!
设备检查 3 步走:
电池:至少带2块满电的,续航必须≥25分钟(考试流程下来至少要20分钟,留冗余),贴好标签(避免拿混)。
遥控器:提前校准!尤其是考试机型和你平时练的不一样时,摇杆行程、通道设置必须对应,不然起飞就偏航。
无人机:确认带北斗导航(2025 年新规,没这功能直接判定 “设备不合格”),GPS 信号弱的话,提前在考场试飞 3 分钟,看定位稳不稳。
(部分机构自带考试设备)
3. 实操细节:这些 “小动作” 直接判挂科别以为飞完就行,AI监控比考官严多了:
自旋360°:高度偏差超过0.5米,系统直接红牌(见过有人手一抖,高度掉了0.6米,当场懵了)。
8字飞行:两个圆直径必须12米,压桩(碰到标志物)或偏离圆心1米以上,考官会喊停(建议考前在训练场用卷尺量好,记准参照物)。
超视距盲飞:背向飞机时,别只看屏幕,用 “听声音 + 余光扫机身” 判断位置,有个考生全程盯着屏幕,飞机撞墙了都没反应。
应急技巧:考试时若遇强风(风速≥8m/s),可申请暂停考试,等待风势减弱。
4. 2025年新规:这些变化一定要重视今年考试难度升级,尤其这两点要注意:
AI 监考新增 “空域法规3.0"模块:理论考里法规题占比从45%提到50%,考的都是最新政策(比如城市低空航线申报流程),别再看去年的题库了。
设备必须兼容CAAC云端:超视距考生的地面站软件,得能实时上传飞行数据,考前让机构帮你调试好,不然成绩无效。
5. 挂科了别慌:有补考理论考没过的学员们也不要气馁,可能就是粗心选错选项,建议挂科后马上找教员补法规和气象学(这两块是重灾区)。
实操没过事后多练习挂科项目。考试流程也给大家放在下面啦!
最后CAAC 执照考试,考的不是 “谁飞得快”,而是 “谁更稳、更细”。考前一晚,花 10 分钟对照清单过一遍:证件齐了吗?设备查了吗?实操细节记牢了吗?把这些做到位,你就已经赢过大多数人了。
等你拿到电子执照(民航局官网能查),记得每 2 年提交 100 小时飞行记录年审喔。
你们考试的时候遇到过什么事?评论区聊聊,帮后面的兄弟避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