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北宋为什么宁愿向辽国输岁币,也不愿继续交战?

其实,北宋宁愿向辽国输送岁币,也不愿意继续交战,主要是因为从经济上来说,相对是比较划算的。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后,石敬瑭

其实,北宋宁愿向辽国输送岁币,也不愿意继续交战,主要是因为从经济上来说,相对是比较划算的。

宋朝结束五代十国割据后,石敬瑭时期割让的北方幽云十六州还没有收回来,为了拿回幽云十六州,宋朝灭掉北汉后,马不停歇的向辽国发动进攻。

然而,辽国的援军达到后,经过长期作战的宋朝士兵人困马乏,最终宋军大败,宋太宗赵光义仓皇之间乘坐驴车逃跑,塑造了高粱河车神的笑柄。

此次战争之后,宋朝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再次派遣大军向燕云十六州发动进攻,这次赵光义没有亲自出征,然而微操达人竟然遥控布阵,前期一切顺利,后来又遭受失败,宋朝损兵折将。

两次对辽战争,宋朝都以大败告终,这极大的打击了宋朝统治者的信心,从此之后收复燕云十六州只剩下响亮的口号,再也没有实际的行动和配套的准备措施。

宋朝由攻转守后,辽国却转守为攻,宋真宗时期,辽国在著名太后萧燕燕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她带领辽军向宋朝发动进攻,辽军放弃了逐一击破的城市攻坚战,绕开宋军重点布防的城市,利用骑兵优势,迅速向宋朝腹地穿插,兵峰直指黄河边的澶州。

辽军一旦过了黄河,离宋朝都城开封咫尺之遥,中间没有险关要隘阻隔,辽军将会迅速抵达宋朝京城。

一时之间宋朝上下惊慌失措,宋真宗更是想弃城逃跑,在寇准的一再坚持下,被迫北上前线。

宋真宗抵达前线后,宋军士气大振,恰在此时辽军主将被宋军射杀,辽军士气低落,这正是宋军一鼓作气击溃辽军之时。

可是宋真宗却选择了求和,最终签订了屈辱却让宋真宗很满意的《澶渊之盟》。在如此优势面前,宋真宗为什么要想辽国送岁币却不愿意继续交战?

其一,宋朝在宋太宗时期两次对辽战争,都以宋军的惨败而告终,这让宋朝上下萌生了畏敌的心理;辽军短时间内长驱直入,这让宋真宗吓破了胆。

其二,宋真宗不是开国之君,成长于后宫之中,并不熟悉战争,对战场上的打打杀杀畏惧。

其三,宋朝建国之初确定的重文轻武政策,让宋朝整体上注重文官,限制武力,害怕长期作战会提高将领的实力,宁愿屈辱也不愿意让武将崛起。

其四,宋朝疆域严重缩水,大量消耗经济的边远地带舍弃,这让宋朝的国土经营成本很低,拥有最富裕的地区,再加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远比陆上丝绸之路更经济,宋朝经济繁荣。

发达的经济,让宋朝上层建筑生活在纸醉金迷的享受之中,他们不愿意放弃这样的生活重新去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

经济上的繁荣,让宋朝上层从思维上总想着如何经济划算如何来,凡是能用钱买来的就用钱买,什么屈辱不屈辱,经济上划算就行。

如果保持着战争状态,宋朝每年花在军事上的花费,远高于每年的岁币水平,而保持和平贸易状态,宋朝从辽国赚取的钱财又远高于岁币。

在经济划算思维模式下,宋朝君臣选择了宁愿花钱买和平,也不愿意把钱花在军事上。

但是宋朝君臣并没有明白一个道理:

你有钱,却没有武力保护这些财富,你越有钱,盯着你的人就越多,你就越容易被抢。

后来的靖康之变就是例子,后来的列强侵略大清也是如此,现代逃跑没有后盾的贪官污吏被国外收割也是如此。

对此,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