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阿斗并非烂泥扶不上墙

阿斗并非烂泥扶不上墙乐不思蜀、阿斗、烂泥扶不上墙,成为了刘禅的专属代名词。然而事实上,刘禅身上还是有诸多优点:他少时勤奋

阿斗并非烂泥扶不上墙

乐不思蜀、阿斗、烂泥扶不上墙,成为了刘禅的专属代名词。然而事实上,刘禅身上还是有诸多优点:他少时勤奋读书,博览群书;他任贤良,深信不疑;晚年用韬晦之计, 得以善终。

《三国志·尹默传》记载:说尹默“皆通诸经史 ,又专精于《左氏》《春秋》……及立太子,以默为仆(射),以 《左氏传》授后主 。”

刘禅年少的时候就跟着好以精通《左传》的学者尹默学习,刘备也曾激励他要多读《汉书》《礼记》,闲暇的时候可以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等。在成都县北十五里,有山名为斛石山,刘禅曾经就与此地学射。

诸葛亮曾经对刘备说到 :“射君到,说丞相(诸葛亮)叹卿(刘禅)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可见诸葛亮非常欣赏刘禅的雅量以及他勤奋好学的态度,也因此佐证了刘禅年轻的时候也曾努力是想要做一个好皇帝。

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在《与杜徽书》又曾说道:“朝廷今年始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天下之人思慕汉室,欲与君因天顺民,辅此明主好。”可见在诸葛亮眼中,刘禅是一个礼贤下士、德才兼备、值得辅佐的一代明君。

不管是诸葛亮的评价还是刘禅自身的努力程度,足以说明刘禅内心是有着宏图大志,想要大干一番事业的。

刘禅从223年登基,至263年降魏,在位时间长达40年之久,是三国里面在位最长的君主。面对强大的魏国如果只是一代庸主又岂能保证自己的国家在如此的时间内不沦陷。有人可能会把他归功于诸葛亮,然而诸葛亮在234年就去世了,在此后还有长达29年的时间,都需要刘禅一人独自面对。

而且在用人上刘禅很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先后任用诸葛亮、蒋婉、费祎、董允等贤相,对于诸葛亮更是深信不疑。

安汉将军李邈就曾经含沙射影的批评过诸葛亮,诋毁诸葛亮有谋反的嫌疑。最终刘禅勃然大怒,将其下狱处死。

即便在诸葛亮死后,刘禅知道蒋琬、费祎也是难得的人才,还是像从前一样,放心地将大权交给他们。

刘禅知道自己的治国能力不如诸葛亮,费祎等人,所以对他们的执政并没有太多的干涉。真正的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根据《蜀记》记载:“蜀亡之时,国库至少尚存“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锦绣彩捐各二十万匹,余物称此。”可见蜀国在其统治的40年间,情况并不算太糟。甚至还一度出现现“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的繁荣景象。

还有夏候霸来投降时,刘禅对他说道:“卿父自遇害于其间,非我先主之手刃也。”(夏候霸的父亲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于定军山)刘禅仅仅只用寥寥数语就打消了夏侯霸的前嫌,而且对夏候霸更是加官进爵,宠爱有加。这套怀柔拉拢做下来,可见刘禅也是极有城府之人。后人对他的评价是“后主能作此语,亦复非常也”。

李密曾经这样评价过刘禅:“司空张华问之(李密)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李密评价刘禅可以比肩齐桓公,因为他们都有相似之处。齐桓公因为管仲而称霸天下,刘禅重用诸葛亮得以与曹魏抗衡;齐桓公曾经也因重用竖刁成为“虫流”,刘禅因听信黄皓,而导致国家灭亡。刘禅是一个易受环境影响的人,有忠臣在他身边,他就是一代明君;旁边都是小人时,最终也被其蒙蔽。所以陈寿说他是“素丝无常,唯所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