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张某刚没想到,自己经营多年的农林承包地,会以一场违法强拆收尾。这场涉及140亩农林用地的征收纠纷,不仅让他的投入付诸东流,更在赔偿标准、执法程序等方面引发了持续争议。
一、背景:多年耕耘的承包地卷入征收
张某刚是河北省河间市尊祖庄镇某村村民,1970年代出生,退役后秉持“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回乡投身农业经营。2008年,他与本村村委会正式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书》,合法承租本村河北富思特某公司南侧400米处的土地,期间种植了若干树木。实际上,张某刚夫妇已在此地块深耕多年,精心培育了大量树木等附着物,这片土地既是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更是夫妻俩多年心血的凝聚。
2020年起,河间市相关部门先后发布多批次建设用地征收启动公告,明确由尊祖庄镇相关部门进村开展土地现状调查。2023年,依据河间市相关部门发布的征收公告,张某刚的承包地被正式纳入征收范围。据张某刚反映,整个征地前期,他从未收到过相关部门出具的官方补偿办法及任何书面文件,直言“一切都是他们说了算”。
二、起因:补偿标准存争议,拒绝签字引强拆
沧州市相关部门2023年发布的相关的补偿标准,是当地征地补偿的法定依据,但张某刚发现,尊祖庄镇相关部门提出的补偿方案与该标准严重不符,即便按照当地政府制定的统一补偿标准核算,当地相关机构提出的赔偿也明显低于应补偿金额,未能充分反映其实际投入与资产价值。
在未与张某刚就补偿事宜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尊祖庄镇相关部门单方面委托某华腾评估公司对其承包地的地上附着物进行评估,最终出具了59.2474万元的评估报告。
张某刚明确拒绝认可该评估结果,认为补偿金额严重偏离实际。他自行委托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重新核算,结果显示地上资产市场价值达154.05万元,叠加其他相关财产损失,总计索赔金额为180万元。“这个59万严重低于法定标准,我肯定不能同意”,张某刚坚持认为尊祖庄镇相关部门委托的评估未客观反映树木真实生长状况与资产价值,明确拒绝签署补偿协议。


三、经过:违法强拆终确认,诉讼之路多波折
由于张某刚与尊祖庄镇相关部门协商补偿未果,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尊祖庄镇相关部门未履行任何法定程序,如强盗般无视张某刚合法权益,强行拆除其承包地附着物,与张某刚家属引发冲突并造成严重资产损失。张某刚怒斥“这就是强盗行径”,随即向河间市某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索赔180万元,2024年12月8日法院判决确认该强拆行为违法。


但后续行政赔偿诉讼并未如张某刚所愿,尊祖庄镇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操作更让他觉得权益被公然漠视。诉讼中,尊祖庄镇相关部门才补充提交河间市农业相关部门的证明,称涉案冬枣树存在枣疯病,以此佐证自身评估结果合理。
张某刚强烈质疑该证据的合法性:其一,该证明未进行实地核实,仅依据尊祖庄镇相关部门的评估报告中的照片作出,缺乏客观依据;其二,证据在诉讼后期补充提交,不符合行政诉讼法定举证程序。更关键的是,被告方始终未向他送达评估报告,直接剥夺了他申请复评的合法权利——这一程序瑕疵本就使评估结果失去合法基础,可法院最终仍采信了该存在明显争议的评估结果。
在此期间,张某刚曾向国家有关部门邮寄材料反映情况,还尝试过上访,却被截访返回,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四、目前结果:一审判决赔偿59万,上诉维权未停歇
2025年11月4日,河间市某法院作出行政赔偿判决,仍采信尊祖庄镇相关部门那份单方委托、未依法送达、剥夺张某刚复评权利的争议评估报告,判令该相关部门赔偿其592474元,驳回其余诉求。据悉,该笔赔偿款早在诉讼前便已打入村委会账户,但这份罔顾法定程序与实际损失的判决,让张某刚坚决不服,始终拒绝领取。
五、张某刚的核心诉求
不服该判决的张某刚,已向沧州市某法院提起上诉,他希望通过更高层级的司法审理,纠正此前的不合理判决:撤销与沧州市征地补偿法定标准严重脱节的赔偿判决。他希望有关部门介入协调,严格按照相关土地法定标准,参考公平合理的第三方评估结论,依法给予足额赔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