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台海动向,正在中国参加上合组织会议的俄外长拉夫罗夫发出提醒。上合组织峰会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年度会议,2024年阿斯塔纳峰会期间,拉夫罗夫指出美西方在“一个中国”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口头上坚持支持,实际却频繁与台当局接触。他特别提到马克龙在香格里拉对话会的言论,称其将台海问题与俄乌战争关联的做法具有挑衅性。香格里拉对话会是亚太地区重要安全论坛,马克龙在会上为推动欧洲团结对抗俄罗斯,宣称“若俄罗斯占乌克兰,台湾会如何”,试图将中国内政与地区冲突捆绑。这种言论立即遭到中国外交部反驳,俄方也强调这暴露了西方阻止中国统一的野心。事实上,美西方长期在台海问题上采取“战略模糊”,既想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又不愿直接卷入冲突,这种矛盾心态在近年的国际博弈中愈发明显。
赖清德近期可谓祸不单行。7月15日台媒发布的民调显示,44.5%的台湾民众对其施政不满意,42.9%基本认可,形成“死亡交叉”——即不满意度超过满意度,这是其执政以来最严峻的民意危机。民调下滑与多重因素相关:原定6月与在野党领袖的“国安简报”破局引发争议;启动“团结十讲”后,其宣扬“抗中保台”、推动“大罢免”等举措激化社会对立;卷入京华城案的前台北市副市长家属轻生事件,更引发司法不公的质疑。与此同时,赖清德寄望的“美台关系突破”也落空。当地时间7月15日,特朗普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演讲时称“美国将友善与中国竞争”,财长贝森特则表示“中美贸易谈判形势良好”。尽管美方表态可能包含策略性考量,但美国智库专家早已指出,若“协防台湾”导致与中国大陆开战,不符合美国核心利益,特朗普政府更倾向于“战略清晰”,即明确不介入台海冲突。
这些事件交织出一幅复杂的台海局势图景。表面上,美台互动频繁,绿营试图营造“国际支持”的假象;实则,美西方的介入始终以自身利益为核心。正如俄外长所言,欧洲国家和美国对“一个中国”的支持不过是权宜之计。赖清德高估了美台关系的稳固性,却忽视了台湾民众对“倚美谋独”的警惕——岛内民调显示,66%受访者认为美国可能为自身利益出卖台湾。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统一的大势,而民进党当局若继续将台湾绑上“台独”战车,最终只会沦为国际博弈的牺牲品。当前,中国大陆正通过军事、外交等多维度举措拔高外部介入成本,这既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必要手段,也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负责任态度。未来局势如何演变,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