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邢台下雨了,没有回邢台的你有没有想念它?
我猜,会的!
正如我在你的故乡邢台想念我的故乡一样。
雨一直下,第三天了,想出去透透气,撑开伞穿上冲锋衣去附近走走。
很静的感觉。

历史文化公园,护城河,城墙。


城墙也浪漫起来,夜景是这样的↓(夜景图来源于网络)







我在邢台,写很多人的故乡。
正如我期待读到有人写我的故乡唐山。
之前一篇文章提到邢台的老豆腐和火烧,很多人想念这个味道。
就像我和一些在外的老乡一样,想念唐山的朝鲜面和皮烧饼。
有人说她在苏州,有人在新疆,有人在国外,无一不想念故乡的味道。唐山朝鲜面很独特,别的地方吃不到,我网购食材才能吃到,但无论如何在吃不到皮烧饼。
老豆腐,在来邢台之前从未吃过。曾经觉得不好吃,后来吃了十几年,逐渐接受这个味道,再后来发现它和邢台火烧绝配,而火烧又和我老家的烧饼截然不同。
但我竟然喜欢吃了。
邢台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这是老家门口一眼能望到的树。
那天傍晚,老家,站在门口,抬头,目光突然定格在这一幕。
院中那棵枣树,映衬着淡红烟青,宁静而美好。仿佛知道我对故乡的眷恋,而给我这温情一幕。
童年记忆的中秋:
北方的天已转冷,早晚很凉穿上秋衣秋裤了。院子里的梨刚刚好,小时候的不喜月饼的,因为太硬,还油腻。也许当时买不到太好的,或者老月饼都有些硬,不如现在的种类多。所以,中秋的月饼只是象征性的吃一小块。
但过节炖肉是期待的,小时候过节能吃到猪肉炖粉条甚是美味,少年时有时吃排骨,还有鱼。
晚上清凉的空气,抬头看着大大圆圆的月亮,月光清透光亮,如遇到收获玉米,那么就在月光下剥玉米,一大堆带皮的玉米高高的,我们每人一个板凳围着坐。
剥玉米先把最外面的尾巴掰下来连带着最外面的皮,之后剥皮,但不把所有的皮拽下来,而且两边剩下一些和另一个玉米系扣,这样两个玉米就连到一起,院子里树起几个高一点的木桩,连起来的玉米有序的一层一层往上搭,到顶后盖上草盖或者塑料。

对故乡有很多记忆,而离开多年后,对第二故乡也逐渐想去了解,想着把邢台多转转,多看看。
喜欢把生活都记录在这里,除了喜欢文字,还有一个原因:
写下来,等日后翻看时,就好似与当时的自己重逢。
也许某张图片,某段文字,能触动某些人的心,就不枉在此记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