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合格工程,拖欠困局:民生项目背后的结账难题

合格工程,拖欠困局:民生项目背后的结账难题四年干成四项民生工程全合格,工程款却拖成“烫手账”——贵州纳雍施工者金开军的遭
合格工程,拖欠困局:民生项目背后的结账难题

四年干成四项民生工程全合格,工程款却拖成“烫手账”——贵州纳雍施工者金开军的遭遇,让基层建设中的“完工易、结账难”问题浮出水面。

一、履约:民生工程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6月5日,金开军与左鸠戛乡人民政府、兴文村村民委员会签订水泥路建设协议书,拿下兴文村老屋基-冯家寨通组公路项目。协议明确工程总款124万元(浦发资金108.5万元、县自筹15.5万元),约定“市县验收合格后支付款项”——对金开军而言,承接此类工程既是对自身施工能力的认可,也是参与基层建设的机会,他深知通组路对村民出行、农产品运输的重要性。

同年6月至2018年5月,该工程如期完工,2018年9月4日,《路面工程收方原始记录表》经施工、建设、监督三方签字确认,明确了各路段的宽度、厚度等施工数据,工程质量符合协议要求。

2019年汛期的公路损毁,让应急抢修成为当务之急。10月31日,金开军与乡政府签订水毁公路维修协议,“按现场收方结算”的约定背后,是他对抢险时效的承诺——为尽快恢复通行,施工队甚至压缩了自身利润空间。同期开工的采凯箐污水沟工程,10厘米厚的沟体施工标准,体现的是对乡村环境治理的严谨态度,2020年1月“合格,同意验收,同意付款”的结论,本应是履约闭环的终点。2019-2021年的水毁路挡土墙修复,81.83484万元的总投入,更是对基层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持续支撑。

从交通到环境,金开军承接的每一项工程都紧扣民生刚需,且均以合格验收完成履约。

二、拖欠:履约失衡下的法律与现实落差

所有工程合格验收的背后,是四笔工程款的长期拖欠。

第一笔为2017年浦发项目公路工程款,据2023年10月24日左鸠戛乡政府《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记载,该项目差欠农民工工程款17.34万元。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农民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给农民工本人”的规定,这笔直接关乎农民工生计的款项,在工程验收多年后仍未结清。

第二笔2019-2021年水毁公路维修款的91.13184万元总款,仅付15万,76.13184万元欠款让应急工程的“紧急性”与付款的“滞后性”形成刺眼对比。法律明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急抢修优先”却未对应“应急付款优先”,施工队垫付的人力、材料成本长期无法回笼,直接打击施工方参与应急工程的积极性。

第三笔为2019年采凯箐污水沟工程款,总金额17.4934万元,已支付14万元,差欠3.4934万元。依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工程竣工结算审查完成后,发包人应在约定期限内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的要求,这笔2020年就已验收合格的尾款,被拖欠超三年。

第四笔纳雍县交通局拖欠的17.2万元通组公路款,则显示拖欠问题并非个例——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发包方均出现类似情况,反映出基层工程款项支付监管体系可能存在共性漏洞。四笔欠款的完整证据链,不仅证明金开军债权的合法性,更反衬出欠款方“有约定不履行、有证据不结算”的被动状态。

三、从协议约定到信访受理的拉锯

为追回拖欠款项,金开军从2022年4月开始走上信访之路,首次明确诉求左鸠戛乡政府拖欠的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根据《信访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在90日内给出处理结果。但实际情况是,直至2023年10月24日,左鸠戛乡政府才出具《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承诺于2023年12月22日前作出处理意见,从首次信访到二次受理间隔长达18个月,远超法定办理时限。

尽管金开军在维权过程中,已按要求提交全套书面材料,包括污水沟承包合同中“竣工后乙方凭正规发票结算”的约定,他已完全履行开票义务,但发包方仍未兑现付款承诺。长期以来,他往返于乡政府、村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每一次提交材料后的等待,都伴随着施工队运营成本的增加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压力的累积。

对他而言,信访复查途径(向纳雍县政府申请或网上评价)虽存在,但这些“后续流程”无法替代眼前的款项需求——施工队要支付工人工资、偿还材料欠款,每多等待一天,经营风险就增加一分。

四、结语

金开军的诉求清晰而迫切:拿回四笔拖欠已久的工程款,总额超114万元。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施工队投入的回报,更是对参与工程建设农民工劳动价值的认可。作为施工方,他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和工程规范履行了全部义务,而发包方却未能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让民生工程的社会效益打了折扣。

当前,他仍在期盼拖欠款项能早日结清,让施工队摆脱困境,继续为基层建设贡献力量。而这份期盼,也正是无数坚守在基层建设一线施工者的共同心声。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

合格工程,拖欠困局:民生项目背后的结账难题

四年干成四项民生工程全合格,工程款却拖成“烫手账”——贵州纳雍施工者金开军的遭遇,让基层建设中的“完工易、结账难”问题浮出水面。

一、履约:民生工程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6月5日,金开军与左鸠戛乡人民政府、兴文村村民委员会签订水泥路建设协议书,拿下兴文村老屋基-冯家寨通组公路项目。协议明确工程总款124万元(浦发资金108.5万元、县自筹15.5万元),约定“市县验收合格后支付款项”——对金开军而言,承接此类工程既是对自身施工能力的认可,也是参与基层建设的机会,他深知通组路对村民出行、农产品运输的重要性。

同年6月至2018年5月,该工程如期完工,2018年9月4日,《路面工程收方原始记录表》经施工、建设、监督三方签字确认,明确了各路段的宽度、厚度等施工数据,工程质量符合协议要求。

2019年汛期的公路损毁,让应急抢修成为当务之急。10月31日,金开军与乡政府签订水毁公路维修协议,“按现场收方结算”的约定背后,是他对抢险时效的承诺——为尽快恢复通行,施工队甚至压缩了自身利润空间。同期开工的采凯箐污水沟工程,10厘米厚的沟体施工标准,体现的是对乡村环境治理的严谨态度,2020年1月“合格,同意验收,同意付款”的结论,本应是履约闭环的终点。2019-2021年的水毁路挡土墙修复,81.83484万元的总投入,更是对基层基础设施“补短板”的持续支撑。

从交通到环境,金开军承接的每一项工程都紧扣民生刚需,且均以合格验收完成履约。

二、拖欠:履约失衡下的法律与现实落差

所有工程合格验收的背后,是四笔工程款的长期拖欠。

第一笔为2017年浦发项目公路工程款,据2023年10月24日左鸠戛乡政府《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记载,该项目差欠农民工工程款17.34万元。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农民工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支付给农民工本人”的规定,这笔直接关乎农民工生计的款项,在工程验收多年后仍未结清。

第二笔2019-2021年水毁公路维修款的91.13184万元总款,仅付15万,76.13184万元欠款让应急工程的“紧急性”与付款的“滞后性”形成刺眼对比。法律明确“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义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急抢修优先”却未对应“应急付款优先”,施工队垫付的人力、材料成本长期无法回笼,直接打击施工方参与应急工程的积极性。

第三笔为2019年采凯箐污水沟工程款,总金额17.4934万元,已支付14万元,差欠3.4934万元。依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工程竣工结算审查完成后,发包人应在约定期限内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的要求,这笔2020年就已验收合格的尾款,被拖欠超三年。

第四笔纳雍县交通局拖欠的17.2万元通组公路款,则显示拖欠问题并非个例——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发包方均出现类似情况,反映出基层工程款项支付监管体系可能存在共性漏洞。四笔欠款的完整证据链,不仅证明金开军债权的合法性,更反衬出欠款方“有约定不履行、有证据不结算”的被动状态。

三、从协议约定到信访受理的拉锯

为追回拖欠款项,金开军从2022年4月开始走上信访之路,首次明确诉求左鸠戛乡政府拖欠的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根据《信访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本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的规定,相关部门应在90日内给出处理结果。但实际情况是,直至2023年10月24日,左鸠戛乡政府才出具《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承诺于2023年12月22日前作出处理意见,从首次信访到二次受理间隔长达18个月,远超法定办理时限。

尽管金开军在维权过程中,已按要求提交全套书面材料,包括污水沟承包合同中“竣工后乙方凭正规发票结算”的约定,他已完全履行开票义务,但发包方仍未兑现付款承诺。长期以来,他往返于乡政府、村委会及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每一次提交材料后的等待,都伴随着施工队运营成本的增加和农民工工资支付压力的累积。

对他而言,信访复查途径(向纳雍县政府申请或网上评价)虽存在,但这些“后续流程”无法替代眼前的款项需求——施工队要支付工人工资、偿还材料欠款,每多等待一天,经营风险就增加一分。

四、结语

金开军的诉求清晰而迫切:拿回四笔拖欠已久的工程款,总额超114万元。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施工队投入的回报,更是对参与工程建设农民工劳动价值的认可。作为施工方,他严格按照协议约定和工程规范履行了全部义务,而发包方却未能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及时支付款项,让民生工程的社会效益打了折扣。

当前,他仍在期盼拖欠款项能早日结清,让施工队摆脱困境,继续为基层建设贡献力量。而这份期盼,也正是无数坚守在基层建设一线施工者的共同心声。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