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相信吗?一场外科手术的医生和患者,竟然相隔5000公里。
这听起来犹如科幻情节,却在2025年2月28日成为现实。那一天,一位上海医生坐在控制台前,远程操作一台来自成都的AI手术机器人,成功为远在新疆喀什的患者完成了高难度喉部肿瘤切除。
整场手术仅用时五十分钟,出血量不到一毫升,不仅实现了精准操作,更创下了全球首例“AI+智能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无创手术”的记录。
完成这一高难度任务的,并非某家国际医疗巨头,而是一家扎根成都的本土企业——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思”)。
01 跨越山海的成都“智”造博恩思成立于2016年5月25日,总部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公司由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李耀与 IEEE 终身院士William Levine博士联合创立,其名称博恩思寓意“创造新生命”,承载着以科技创新改善人类健康的使命。
博恩思定位为“AI+医疗机器人”创新企业,专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及医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研发、制造与临床应用,目标是通过技术突破应对全球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难题。
企业架构图信息显示,李耀作为公司创始人和核心技术人员,持有博恩思33.84%的股份,这一比例既体现了他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力,也反映出创始团队在企业发展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其余股权则由多家知名机构投资者持有。
博恩思自成立以来,技术实力与创新潜力屡获认可。早在2017年,就荣获天府软件园“年度创新产品奖”及“年度创新企业奖”,显示出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突出地位。
2025年4月,博恩思成功完成1亿元A轮融资,本轮由德屹资本领投,瑞华控股和天巽投资跟投。融资将主要用于加速全系列微创手术机器人的产品注册认证及商业化推进,也预示着博恩思正从技术研发阶段迈入产业化应用的前夜。
博恩思目前员工数量不足50人,但在先进手术机器人及智能外科领域拥有3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
李耀还透露,公司计划在2026年进入量产和销售阶段,并启动上市IPO程序,与此同时,博恩思的全球化布局也已清晰展开。其出海战略以印度市场为突破口,通过与当地顶尖医疗机构的合作验证产品并打磨商业模式,继而将网络拓展至中东、欧洲和北美,推动中国智能手术技术走向世界。
02 突破达芬奇垄断的创新利器博恩思的核心产品是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这是一种集成了高精度导管操控、实时影像导航与智能力反馈的微创医疗机器人系统 。
该机器人系统由1760枚零部件组成,采用了具身智能算法实现0.1毫米控制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3,是全球首创低带宽远程手术系统。
与直觉外科公司著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比,博恩思产品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单台设备高达2500万元人民币,而博恩思手术机器人将设备成本降至1/3,单次手术成本降至1/5,大大降低了医院采购和患者手术的经济负担。
博恩思手术机器人并未止步于技术研发,而是深入临床一线,精准对接微创手术专科化的迫切需求。
在头颈外科领域,博恩思机器人实现了曾经难以触及的突破。以往,即便是全球领先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其器械最远仅能抵达下咽部,而喉部声带区域再向内延伸的3厘米,一直是手术机器人的操作禁区,而博恩思其自主研发的TORSS拓思经口机器人成功闯入这一“无人区”。
除了头颈外科,博恩思的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也已投入临床使用,覆盖胃肠、肝胆、泌尿等多外科领域,并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机构实际应用,展现出良好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而博恩思真正面向未来的优势,体现在其引领行业的远程手术能力上。这远非简单的远程操作,而是AI大模型技术与精密机械的深度融合。其系统能够学习海量手术影像数据,深度理解医生的操作意图,甚至在关键时刻提供智能决策辅助,大幅提升手术的可及性和安全性。
未来,顶尖外科专家的技术将不再受地域限制,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一线城市的医疗水平,博恩思的手术机器人系统,正是这一未来的先行曙光。
03 百亿赛道的“中国方案”手术机器人是全球医疗科技竞争的核心赛道。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30亿美元,中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1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
然而,这个行业技术壁垒极高,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长期被直觉外科、史赛克等国际巨头垄断,这对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
为破解这一困局,国家药监局将手术机器人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审批周期缩短60%。政策红利迅速显现,微创医疗的“图迈”、天智航的“天玑”等产品进入国内三甲医院临床应用,国产化替代进程明显加速。
在这一背景下,博恩思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突围之路,与其他厂商不同,博恩思聚焦头颈外科等国际巨头尚未完全攻克的高难度术式领域,率先突破了超远程手术的关键技术瓶颈,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手术系统融合多模态感知与自适应控制算法,在复杂解剖区域展现出了优异的操作精度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博恩思还开创性地构建了“设备+耗材+服务”的商业模式,通过智能手术系统、专用器械耗材和远程运维服务三个维度形成商业闭环。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客户黏性,更为企业带来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为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商业化路径。
从成都实验室走向全球市场,从技术研发到即将量产上市,博恩思不仅代表“成都造”的创新力量,更彰显中国在高端医疗装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的战略决心。
在智能外科的新时代,博恩思正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