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向地球深部进军!223口超深井背后的能源突围

当世界能源格局加速重构之际,中国石油人用钻头在地球深处刻下新的刻度。"十四五"期间,塔里木盆地诞生了223口8000米级

当世界能源格局加速重构之际,中国石油人用钻头在地球深处刻下新的刻度。"十四五"期间,塔里木盆地诞生了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国超深井总量的半壁江山。从"勘探禁区"到"能源粮仓",这场向地球深部的战略进军,正重塑着我国能源安全的深层架构。

01 科技破壁:从跟跑到领跑的深地革命

五年前,塔里木油田8000米级超深井尚不足10口,钻井核心技术多受制于人。如今,高抗研磨异形齿钻头、大扭矩螺杆钻具等"深地重器"的突破,让满深502-H3井成功穿越岩层易卡钻、易垮塌、高含硫化氢等重重险关,在8380米深处完钻。这一突破背后,是垂直钻井、高密度油基泥浆、精细控压等技术的全面国产化。

科技创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针对塔里木盆地8期构造运动形成的复杂地质结构,科研团队创新特深层井身结构设计,攻克难钻地层优快钻完井等关键技术。这些突破使得我国超深层油气储量发现占到全国总量的3/4,塔里木盆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深地宝藏"。

02 效率革命:深地钻探的"中国速度"

钻井周期从"三年打两口井"到最快80天内完钻,这一效率跃升标志着深地钻探进入规模化新阶段。在每向下1米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的超深地层,石油人通过井身结构优化、钻具组合创新等措施,实现了钻探速度的跨越式提升。

效率革命带来产量质变。产自6000米以深的油气年产量从"十三五"初期不到900万吨,增长至当前的2047万吨,并以年均超百万吨的速度递增。这种增长态势使得超深层油气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深地勘探开发实现从"单点突破"到"规模上产"的历史性转变。

03 战略突围:万米深地的时代意义

深地塔科1井以10910米深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标志着我国深地探索达到新高度。这项突破不仅刷新了工程技术极限,更拓展了能源安全的战略纵深。从8000米到万米,每一米的突破都意味着对地球认知的深化和开发能力的提升。

深地突破惠及民生。年均超2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西气东输管道惠及15个省区市近5亿居民,2024年向南疆地区供气量突破75亿立方米,是"十三五"时期年均供气量的2倍。这些清洁能源正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23座"地下珠峰"见证了我国深地勘探的历史性跨越。从技术依赖到自主创新,从零星探索到规模开发,石油人用科技的力量重新定义了深地能源开发的边界。在能源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这些深地突破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地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