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要延长生命的旅程,血管健康是核心环节。血管作为人体血液循环的通道,承担着为各器官输送营养物质与氧气的重要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叠加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血管会逐渐出现老化迹象,表现为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等。不过,通过坚持科学的生活习惯,可有效延缓血管老化进程,为健康长寿奠定基础。以下5个好习惯,值得每个人长期坚持。

图源:CMT
晨起饮用一杯温水,维持血液正常黏稠度经过夜间睡眠,人体会通过呼吸、皮肤蒸发等途径流失水分,导致血液浓缩,黏稠度升高,这会增加血液循环负担,长期可能提升血栓形成风险。清晨起床后饮用一杯300-500毫升的温水,可快速补充身体缺失的水分,稀释血液,降低黏稠度,帮助维持血液循环的顺畅性。
需要注意的是,饮水时应避免快速大量饮用,建议小口慢饮,让水分逐步被身体吸收,避免短时间内增加胃肠与心血管系统负担。此外,水温以35-40℃为宜,接近人体正常体温,可减少对口腔、食道黏膜的刺激。
坚持适度运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规律的适度运动是维护血管健康的重要手段,其中步行是适合各年龄段人群的基础运动方式,关键在于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即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表现为呼吸略加快、能说话但不费力、身体轻微出汗。
长期坚持该强度的步行,可通过以下机制保护血管:一是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心脏泵血效率,增强血管壁的弹性;二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内皮细胞损伤,降低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建议每周至少进行5次运动,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运动时长与强度,避免过度运动。
保持合理饮食,减少血管代谢负担饮食结构直接影响血管健康,长期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增加血管损伤风险。高盐摄入会引发水钠潴留,导致血压升高,长期高血压会持续冲击血管壁,造成血管弹性下降;高糖饮食会促进体内糖化终产物生成,加速血管老化;高脂肪饮食(尤其是反式脂肪、饱和脂肪)会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使脂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为减少血管代谢负担,需遵循以下饮食原则:一是控制食盐摄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烹饪时可通过使用葱、姜、蒜、醋、香菇、番茄等天然食材提鲜,替代部分食盐;二是限制添加糖摄入,少喝含糖饮料、少吃甜点,优先选择天然甜味食物如水果;三是增加优质营养素摄入,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200-350克水果,适量食用全谷物(如燕麦、糙米)与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鱼类、去皮禽肉),为血管修复提供充足营养。
规律作息睡眠,保障血管夜间修复睡眠期间是人体各器官进行修复与代谢调节的关键时段,对血管健康同样重要。长期熬夜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使血压维持在较高水平,血管壁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无法得到充分放松,易出现弹性下降、内皮损伤等老化表现;同时,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脂质代谢与炎症因子平衡,进一步增加血管病变风险。

情绪状态与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当人体处于愤怒、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时,体内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长期持续的负面情绪,会使血管反复处于收缩状态,增加血管壁损伤风险,同时可能影响血脂代谢,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从医学角度来看,长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影响血管健康,使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升高。因此,需重视情绪管理,通过合理方式释放压力,如与家人朋友沟通、参与兴趣活动、进行冥想或深呼吸训练等,保持情绪稳定,为血管健康提供良好的内环境。
总结血管老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速度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坚持上述5个好习惯,可从补充水分、改善功能、减少负担、促进修复、稳定状态等多维度保护血管,延缓老化进程。维护血管健康无需特殊技巧,关键在于长期坚持,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才能为长寿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参考文献
[1]AI S, ZHANG J, ZHAO G,et al. Causal associations of short and long sleep durations with 12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linear and nonlinea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in UK Biobank[J]. Eur Heart J,2021;42(34):3349-3357.DOI:10.1093/eurheartj/ehab170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薄荷
审核:梨九
排版:半夏
封面图源: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