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洛宁县,一座看似普通的水库正在悄然改变中国电网的运行方式。2025年10月16日,国网新源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正式投产,这个总投资88.8亿元的"超级充电宝"开始为华中电网注入灵活调节能力。作为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能源项目,该电站的投运标志着我国抽水蓄能建设进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01 技术突破:中国智造刷新行业纪录
洛宁电站建设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当属两条千米级引水斜井的施工。面对40度陡坡的超长斜井,工程团队创新应用国内首台大倾角大直径斜井TBM"永宁号"。这台被喻为"钢铁穿山甲"的重型装备创下单日进尺22.75米、月平均进尺204米的行业纪录,施工效率达到传统工艺的3.4倍。更令人惊叹的是,其贯通偏斜率控制在万分之零点四,相当于在千米隧道中误差不超过40厘米。
机组制造同样体现着中国智造的高度。作为"553"标准机型,电站采用全生命周期三维协同设计技术,使制造周期缩短30%以上。1号机组在"零配重"情况下,各导轴承摆度控制在0.1毫米内,振动值保持在0.015毫米以内,创造了高水头、高转速、大容量机组无需配重即达精品指标的行业新纪录。
02 绿色实践: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同频共振
在洛宁电站建设中,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始终。工程创新采用全场景装配式施工,4000平方米的GIS大楼仅用75天完成建设,100米高压电缆竖井混凝土工程仅耗时33天。这种工业化建造方式大幅减少现场浇筑作业,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团队还通过优化施工布置,将部分道路由明挖改为洞挖,减少施工占地396亩。全封闭拌和站与高效污水处理系统的应用,构建起循环低碳的施工生态体系。这种"工程进一步,环境绿一片"的实践,为抽水蓄能电站绿色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03 民生温度:电站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电站建设不仅是一项能源工程,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工程为海拔1200多米的32户96名村民建设了移民新村"鳔鳔池小镇"。这个位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旁的移民新村,每家都是独门独户二层楼房,配套临街商铺和优质耕地,确保村民"搬得出、留得下"。
电站修建的18.58公里道路,改善了周边7个行政村万余村民的交通条件。建设高峰期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吸收当地劳动力300余人,每年为村民创收超4000万元。这些举措让重大工程真正成为造福一方的民生工程。
待2026年全面投产后,洛宁电站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1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1万吨。作为华中电网重要的调节电源,它将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优化电源结构。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这样的抽水蓄能电站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重要保障。